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食管表浅癌治疗学习笔记:深入解析与小结

食管表浅癌治疗学习笔记:深入解析与小结

时间:2024-05-18 09:46:13

相关推荐

食管表浅癌治疗学习笔记:深入解析与小结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镜下切除(ER),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对于内镜医生的我,主要关注的是该病灶的浸润深度?是否能行内镜下切除?切除后病理与内镜下评估时不一致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日本食管癌的诊疗指南里指出食管癌浸润至EP/LMP 是ESD的绝对适应症,MM/SM1的淋巴结转移率增加,是ESD的相对适应症,SM2是禁忌症。

Prediction of the invasion depth of superfic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ased on microvessel morphology: magnifying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虽然说MM及SM1是ESD的相对适应症,但由于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很多研究主张对内镜下切除的MM及SM1病灶,应追加治疗。

Yuko Kitagawa ,Takashi Uno,Tsuneo Oyama et al. Esophageal cancer practice guidelines edited by the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日本食道癌协会指南里提到对于pT1a -EP/LPM的患者,应行内镜下切除,术后不需要追加治疗,对于pT1a -MM/ pT1b-SM的患者,在内镜下治疗后应考虑追加治疗(手术或放化疗)。对于T1b患者,应在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后,选择手术还是放化疗。

文中也提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pT1a-MM病例中手术切除标本与内镜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不同,这个可能是因为对于手术标本病理取材是5mm大小,而EMR或ESD标本病理取材是2mm,所以手术切除的病例中可能存在诊断过浅,从而导致转移率过高。打个比方,小范围的SM的病例手术切除后,病理未切到SM部位而诊断为MM,却有淋巴结转移,而这转移却算在了MM病例中,导致MM病例的转移率增多。因此在研究pT1a-MM的淋巴管阳性率的文章中,可分成两部分,内镜下切除的淋巴管阳性率为0-8.1%,外科手术的淋巴管阳性率为18.2-41.2%。

对于内镜治疗后的pT1a-MM患者是否应追加治疗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报告都是回顾性病例研究,而且病例数量少,但指南还是强烈建议对于内镜切除的pT1a-MM伴随血管浸润阳性的患者追加治疗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较多,建议内镜治疗后放化疗。

ESD术后放化疗的相关文献汇总

本人搜索了关于ESD或EMR术后放化疗(CRT)的文章,确实不多,病例量也不多,下面我将所查文献罗列总结一下:

1.Shimizu Y, Kato M, Yamamoto J, et al. EMR combined with chemoradiotherapy: a novel treatment for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 Gastrointest Endosc. ;59:199–204.

研究结果:16个病人接受了EMR联合CRT和39例类似阶段的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EMR + CRT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EMR + CRT和手术切除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7.5%。

放化疗方案:在EMR2周后,开始使用辅助CRT。放射治疗范围从锁骨上窝延伸至食管胃交界处,包括纵隔。对于起源于食管远端三分之一处的癌症患者,不需要锁骨上窝的放疗,放疗范围扩大至贲门。每周放射治疗4天,每次2 Gy。总剂量为40-46 Gy,分20-23次,持续5周。化疗方案是第1-5天给予5-氟尿嘧啶(每日输注体表面积700 mg/m2,输注120小时)。顺铂(每天15mg/m2,水化,静脉内注射1-5天),两个疗程间隔3周。

随访:治疗后,所有患者在第一年内每3至6个月进行内窥镜检查、胸部和上腹部CT检查、颈部和上腹部经皮超声检查,此后每6至12个月检查一次。EMR + CRT组患者也行EUS检查,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2.YOSUKE MOCHIZUKI et bination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nd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r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submucosal invasion.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 1065-1068, .

研究结果:对14个ESD术后的MM(8个)及SM(4个SM1,2个SM2)患者进行放化疗,随访时间是19-70个月,没有一例复发或因食管癌死亡。

放化疗方案:CRT在ESD后2-4周开始。进行从锁骨上窝到食管胃交界处包括纵隔的外照射治疗。对于位于食管远端三分之一处的癌症患者,放射治疗范围由锁骨上窝扩大至贲门。放射治疗每周5天,每次2Gy。总剂量为40 Gy,分20次,持续4周。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每日300-450mg/m2,持续静脉注射5天)、顺铂(30-40mg/m2,水化,每天2 h,在第1,8,22,29天)。

随访:在CRT后的第一年,每3-6个月进行一次内窥镜检查,在随后的几年中,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内窥镜检查。此外,每年对颈部、胸部和腹部进行一次CT扫描,以检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3.Kawaguchi G, Sasamoto R, Abe E, et al. The effective- nes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llowed by chemoradiotherapy for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ncer. Radiat Oncol ;10:31.

研究结果:回顾了自2000年10月至12月治疗的47例SESCC患者的治疗结果。16例侵犯粘膜下层(T1b)(4例SM1,10例SM2)或粘膜肌层(m3)(2例m3)且血管侵犯的患者在ESD后行CRT治疗(ESD-CRT组)【这里有个疑问,该文章摘要里写了有血管侵犯的m3患者进行ESD术后放化疗,但是在文中却写了Sixteen patients underwent CRT after ESD because their pathology reports indicated invasion to the muscularis mucosa (m3) or deeper (T1b) with or without lymphovascular invasion(m3和T1b无论有无脉管浸润都进行ESD术后放化疗)】。其余31例患者仅接受CRT治疗(dCRT组)。dCRT组和ESD-CRT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2%和90.0% (p = 0.118)。dCRT组有9例(29.0%)复发,而ESD-CRT组只有1例(6.3%)复发。dCRT组有6例(19%)出现局部复发,而ESD-CRT组无复发(p = 0.029)。dCRT组有3例(9.7%)心包积液(≥3级),而ESD-CRT组无一例。

放化疗方案:

放疗:颈段食管癌放射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区和至气管分叉处的纵隔淋巴结区,称为“短T”。胸段食管癌的放射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全纵隔、小弯、腹腔淋巴结,称为“长T”。剂量为40 Gy,只有一名患者接受了44Gy。切缘阳性的ESD-CRT组患者、dCRT组、FDG-PET检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放射总剂量为60-66Gy。

化疗: 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顺铂(CDDP)70mg/m2,第1天,5-氟尿嘧啶(5-FU)700mg/m2/天,第1-4天,每4周, 对于年龄70-74岁的患者,在放疗期间每天CDDP3–4mg/m2, 5-FU200-250mg/m2静脉化疗,对于年龄≥75岁的患者在放疗期间每天5-FU250mg/m2静脉化疗治疗(250 mg/m2)病人≥75岁了。如果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60 mL/min,则使用奈达铂代替CDDP。

随访:没有介绍。

4.Yoshimizu S, Yoshio T, Ishiyama A,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combined endoscopic resection and che- mo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 noma with submucosal invasion. Dig Liver Dis ; 50:833–838.

研究结果:回顾性比较了至间,对21例SM(8例SM1,13例SM2)的患者内镜下切除联合放化疗(ER-CRT)(13例EMR,8例ESD),43例SM患者单纯放化疗(D-CRT),ER-CRT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优于D-CRT组(85.1% vs 59.2%;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85.1%vs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放化疗方案:

放疗:在ER-CRT组,CRT在ER后1或2个月开始。RT剂量为41.4 Gy/23次/5周(5天/周),包括区域淋巴结区。对于ER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阳性的患者,加9 Gy照射原发部位。D-CRT组RT剂量为60Gy/30次/5周(5天/周),区域淋巴结区40 Gy,原发部位照射20 Gy。区域淋巴结:(1)对于颈/上胸段食管癌,区域包括锁骨上、上纵隔和隆突下淋巴结;(2)对于中段胸段食管癌包括纵隔和腹壁淋巴结区;(3)对于下胸段/腹段食道包括纵隔,胃周及腹腔淋巴结区。

化疗:连续输注5-氟尿嘧啶(5-FU) (700mg/m2/天,持续24小时,第1-4天和第29-32天,并在第1天和第29天给予顺铂(CDDP) (70mg/m2/天)。对于肌酐水平升高(≥1.3mg/dL)的患者,CDDP剂量减少50%。

随访: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胃镜和颈部到腹部CT检查。

5.Keiko Minashi,Keiji Nihei, et al.Efficacy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and Selec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Stage I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Gastroenterology ;157:382–390.

研究结果:对12月至7月期间T1b (SM1-2) N0M0胸段ESCC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76名患者接受了内镜切除(ER)治疗。根据病理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A组(74例),肿瘤局限于pT1a,切除边缘阴性,无脉管浸润,不追加治疗;B组(87例),pT1b (SM1-2),切缘阴性或pT1a伴脉管阳性患者,予预防性放化疗(CRT);C组(15例),垂直切缘阳性或切缘是否阳性不确定的患者,予CRT。B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90.7%(90%CI,84.0%-94.7%),所有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2.6%(90%CI88.5%-95.2%)。

放化疗方案:在ER后29-70天开始CRT,并在14天内的检查符合下列标准: ER后溃疡瘢痕化,白细胞计数≥3.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2/ L;血红蛋白≥100g/L;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100IU/L;总胆红素≤25.7umol/L;肌酐清除率60≥ml/min。

放疗:预防性CRT (B组)在5周内放疗剂量为41.4 Gy(23 fractions ),dCRT (C组)在6周内放疗剂量为50.4 Gy(28 fractions)。

化疗:包括连续给予5-氟尿嘧啶(700mg/m2/d,第1-4天和第29-32天)和大剂量顺铂(70 mg/m2/d,第1天和第29天)。化疗和放疗在第1天同时开始。

以上小结一下:

对于浸润深度是MM有脉管转移的和SM的患者追加治疗是必要的,对于浸润深度在MM的患者,可以告知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进一步再考虑是否追加,毕竟现在的研究并不多,但本人觉得MM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不能忽略,而低剂量的放化疗所产生的副反应较少,可以建议患者行ESD术后的放化疗。具体的放化疗方案也需要和放疗科进一步的沟通,个性化调整。

关于ER后的放化疗的文章并不多,如果有人找到相关其他文献,希望能和本人分享,谢谢!

对于cStage 0/I 的病灶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可以具体参考以下图表:

(Yuko Kitagawa ,Takashi Uno,Tsuneo Oyamaet al. Esophageal cancer practice guidelines edited by the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5-氟尿嘧啶(700 mg/m2/d,第1 - 4天和第29 - 32天)和大剂量顺铂(70 mg/m2/d,第1天和第29天)。放射剂量为40-60Gy;**放疗剂量60-66Gy;#当有血管侵犯的时候应该考虑追加治疗(手术/放化疗)

如果大家记不清TNM分期,可以看下图表回忆一下:

注:

1.原发(Primary Tumor,T)

Tx:原发不能确定;T0:无原发证据;Tis:重度不典型增生;T1:浸润至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T1a:浸润至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浸润至粘膜下层;T2:止于固有肌层;T3:癌浸润至外膜;T4:侵犯食管周围脏器;T4a: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可手术切除);T4b:侵犯其他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气管等(不能手术切除)。

2.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N)

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3:≥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M)

M0:无远方转移;M1:有远方转移。

对于cStage II/III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策略的选择,首先需要通过胃镜,CT, PET对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再通过对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确定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当可以耐受手术时,应在术前给予化疗,然后行根治性切除,作为一线治疗。也可选择根治性切除术前不治疗或术前放化疗。对于术前未作任何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考虑给予辅助化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如果可以接受放化疗,则应考虑采用放化疗(≥50 Gy)。对于不能耐受手术而又不能进行放化疗的患者,应考虑放疗(如肾功能低下患者、老年患者)、化疗(如有放疗史患者)、姑息性对症治疗或姑息性化疗。

对于cStage II/III/IV的治疗方案治疗不做详细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原文。(Yuko Kitagawa ,Takashi Uno,Tsuneo Oyamaet al. Esophageal cancer practice guidelines edited by the 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并发症及预防

内镜下切除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出血(0.2%),食道穿孔(1.9%),和切除后瘢痕狭窄(6.0-16.7%)。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解释,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一般来说ER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穿孔基本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当超过食管腔周长四分之三、长度超过30mm的粘膜缺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时,内镜下切除术后食管狭窄的风险大大增加。当然,目前有很多预防食管狭窄的方法,如内镜下球囊扩张,局部注射类固醇(曲安奈德,倍他米松),食管支架的植入,口服类固醇(泼尼松龙)给药,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全身性N-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等等,也有使用聚乙醇酸片、纤维蛋白胶和自体细胞片移植来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的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的验证研究。

指南里强烈推荐预防性球囊扩张、局部类固醇注射或口服类固醇药物来预防内镜治疗后食管狭窄。

(1)预防性球囊扩张

Ezoe Y, Muto M, Horimatsu T, et al. Efficacy of preventive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for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J Clin Gastroenterol. ;45:222–7.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预防性内窥镜球囊扩张术(EBD)是预防ESD/EMR术后狭窄的有效方法。当EMR/ESD导致的粘膜缺损的周长大于食管管腔的四分之三时,应考虑预防性的EBD。

在EMR/ESD后1周内开始EBD,每周重复,直至粘膜缺损完全愈合。患者在粘膜愈合期间饮食规律,每周预防性EBD。如果在反复预防性EBD的情况下,ESD后的粘膜缺损仍有狭窄的疤痕,则反复给予常规EBD直至狭窄完全消除。常规EBD的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吞咽困难等症状(一般为2-4周).

根据狭窄的严重程度,使用4个不同尺寸的球囊扩张器。当内窥镜可以通过粘膜缺损部位时,使用18-20mm的球囊。当狭窄小于10mm,大于5mm时,使用15-18mm球囊。当狭窄小于5mm,大于2-3mm时,使用12-15mm的球囊。当狭窄为针孔狭窄时,使用10-12mm的球囊。当管腔直径估计大于20mm时,不需要进行预防性EBD。

结论:预防性EBD减少了狭窄的发生率(59%比92%,P = 0.04),减少了狭窄的严重程度[(<2 mm;> 2 mm和<5 mm;> 5 mm)=(1;2;14)vs.(4;4;3),P=0.01],并且即使发生狭窄也缩短了解决狭窄所需的时间(29天vs .78天,P=0.04)。预防性EBD手术无并发症。

(2)口服类固醇药物

详细说明:ESD术后第二日即开始口服强的松30mg,连用4周,第五周(第29天)减量为25mg,第七周(第43天)减为20mg,第九周(第57天)减为17.5mg,第十一周(第71天)减为15mg,第十三周(第85天)减为12.5mg,第十四周(第93天)减为10mg,第十五周(第99天)减为7.5mg,第十六周(第106天)减为5mg,此量维持一周,服用至第112天停药。总疗程16周(112天)。

详细说明:ESD术后第二日即开始口服强的松30mg,连用2周,第三周(第15天)减量为25mg,第四周(第22天)减为20mg,第五周(第29天)减为15mg,第六周(第36天)减为10mg,第七周(第43天)减为5mg,此量维持一周,服用至第49天停药。总疗程7周(49天)。(注:有些文献里口服激素的时间是ESD术后第3天)

上述图表是本人在一个日本教授的讲课PPT里看到的,但没有找到相关文献。

以下是我找到的其他关于口服激素预防ER术后食管狭窄的相关文献:

1.Yamaguchi N, Isomoto H, Nakayama T et al.Usefulness of oral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ndo- 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 mous cell carcinoma. Gastrointest. Endosc. ; 73: 1115–21.

2.Isomoto H, Yamaguchi N, Nakayama T et al. Management of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complete circular endoscopic submu- cosal dissection for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 noma. BMC Gastroenterol. ; 11: 46.

这两篇研究都是从ESD术后第3日起开始口服强的松30mg,逐渐减药至8周停药(30,30,25,25,20,15,10,5mg,各1周),在口服激素期间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食管狭窄的症状,还需要进行球囊扩张,但使用激素后患者进行球囊扩张的次数明显减少。

(3)局部类固醇注射

1.Hanaoka N, Ishihara R, Takeuchi Y, et al. Intralesional steroid injection to prevent 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a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Endoscopy. ;44:1007–11.

对30例应用ESD治疗的粘膜缺损超过食道周长四分之三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ESD结束后立即进行一次局部类固醇注射,但此研究排除了全周切除的患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重复类固醇注射。

方法:ESD结束后立即进行一次局部类固醇注射。曲安奈德(50mg/5ml;用生理盐水1:1稀释至5mg/mL。用25号针头将溶液均匀地注射到残留的粘膜下组织中,每次注射0.5-1.0mL(分20-40次)。初始注射在边缘, 然后从边缘的远端到近端进行线性注射,如果在ESD过程中,肌层部分暴露,注射时应避开该部位。不论病变大小,均在所有患者注射等量的曲安奈德(100mg)。

结果:与历史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狭窄率明显较低(10%,3/30例患者,而历史对照组66%,19/29例;P<0.0001),EBD次数也较少(中位数0,范围 0–2与中位数2,范围0–15;P<0.0001)。

结论:单次局部类固醇注射在预防食管癌ESD术后狭窄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2.Hashimoto S, Kobayashi M, Takeuchi M, et al.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iamcinolone inje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Gastrointest Endosc. ;74:1389–93.

本研究共纳入了41例食管浅表鳞状细胞癌ESD术后出现3/4周粘膜缺损的患者,对21例患者行内镜下注射曲安奈德(endoscopic triamcinolone injection,ETI),另外20例作为对照组。

方法:ETI采用曲安奈德(10 mg/mL),不稀释,使用25号4毫米针头进行注射。用1毫升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均匀地注射到溃疡中,每次注射0.2mL(分9-31次),每一疗程曲安奈德的总剂量为18至62毫克,分别于ESD后3、7、10天进行(共3次)。于ETI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年行食管镜检查,评估狭窄情况,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EBD。

注射间隔为1厘米

结果:研究组狭窄发生率(19.0%)明显低于对照组(75.0%; P <0.001 )。研究组所需的EBDs次数也较低(平均1.7;范围0-15)比对照组(平均6.6;范围0-20)。没有与ETI相关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结论:应用ETI预防食管癌ESD术后狭窄安全有效。

3.Hajime Isomoto, Naoyuki Yamaguchi, et al.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Digestive Endoscopy ; 25 (Suppl. 1): 29–38

本文里还提到了他们研发的新的注射装置(下图)。它有一个短的(1.8毫米长)和25号针头,目的是为了更安全的食管ESD术后第1天将局部注射类固醇。

(4)应用自体组织细胞片

Ohki T, Yamato M, Ota M et al. Prevention of 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ing tissue- engineered cell sheets. Gastroenterology ; 143: 582– 8.

该研究收集了9例浅表食管癌患者的口腔粘膜组织标本。通过在温度反应性细胞培养表面上培养分离的细胞16天,离体制备上皮细胞片。降低温度后,将这些细胞片(2-8片)经内镜直接移植到刚刚接受ESD的患者的溃疡表面。所有患者每周接受一次内窥镜检查,直至上皮化完成。

结果: 应用内镜成功地将自体细胞片移植到ESD溃疡表面。术后无吞咽困难、狭窄或其他并发症发生,但有1例患者发生全周溃疡,并扩大至食管胃交界

结论:内镜下应用自体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组成的无载体细胞片,无缝合,能安全、有效地促进ESD术后食管的再上皮化。本研究中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可预防ESD后狭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以上小结一下:

以下是Approaches for stricture prevention after esophageal endoscopic resection总结了目前预防食道狭窄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随访策略

食管癌治疗后随访的目的是:(1)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的病灶,(2)早期发现和治疗多发癌/异位癌。此外,从系统管理和了解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随访也很重要。

食管癌治疗后的随访方法因初始治疗的类型和初始治疗时的癌症进展阶段而异。在随访期间,重要的是要记住,早期发现/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并要注意在其他器官中发生的异位食管癌和异位性双癌,主要是高发病率的癌症,即食管癌,胃癌和头颈癌。

1.内镜切除后随访

内窥镜切除后局部复发通常发生在首次治疗后1年内,但有时可能在首次治疗后2-3年,需要长期随访。内镜加碘染色主要用于筛查局部复发,许多研究报道在切除后1年内每3或6个月筛查1次内镜来筛查是否有局部复发。分片切除和多发碘未染色区域的患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需要更严格的食管镜检查方案。淋巴结复发、器官复发可在2-3年后发现,需要定期、长期随访。在检查方法方面,随访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增强胸腹CT和EUS等。

也有文献建议ER术后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胃镜+碘染色检查,每4-12个月进行一次颈部、胸部和腹部的CT检查。

2.根治性手术后随访

根治性手术后复发在日本占29% - 43%。虽然在大约85%的病例中,复发发生在早期,通常在手术后2年内,但在某些病例中,复发发生在较晚的时候。复发的类型包括淋巴结复发、局部复发、其他器官复发和弥漫性复发,以及混合型复发。

许多机构随访方案是切除后第1-2年进行≥4次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CT检查, 第3-5年每年进行至少两次。随访检查以增强胸腹CT及上消化道内镜为主,必要时行颈部/腹部超声、骨显像及PET-CT检查。在许多机构中,CT每3-6个月进行一次,CT的频率常常随癌症进展的阶段和手术后的年数而变化。

3.根治性放化疗后随访

根治性放化疗后的随访一般采用CT、食管镜等检查,大多数机构在放化疗后的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于cStage II期或更晚期癌症患者,在许多机构中,类似于第一年的随访一直进行到第三年,治疗后的随访至少持续5年。食管癌放化疗后,不仅需要筛查复发,还需要早期发现放化疗后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4.ER后放化疗随访方案已在前面介绍,这里不再介绍。

【感想】

本人关于食管浅表癌的诊治的小结终于完成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同样热爱学习的你们。这也是本人第一次写专业学习小结,跟想象的还是有点不一样,虽然以前也会定期看文献,但是当真的要把看的写出来的时候发现看一遍文献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反复看,也许这就是写小结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触。前一篇的诊断篇还可以从一听大师、雨夜大师的公众号里“窃取”一些知识,但治疗篇完全是靠自己码字出来,每天沉浸在文献里,已经到了每天不看几篇觉得有负罪感的程度了。当然,很感谢一听大师的榜样作用,大师一周一篇,我一个月总得要写出一篇来吧。所以当写完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的,有种满足感。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嘿...此处略过一万字...

不多说了,希望大家喜欢哦。

.11

如果觉得《食管表浅癌治疗学习笔记:深入解析与小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