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17个月是什么期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17个月是什么期

时间:2022-06-15 21:34:57

相关推荐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17个月是什么期

胰腺癌称之为“癌中之王”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由于发现胰腺癌时大多数都是晚期,所以胰腺癌5年生存率非常低,一般低于5%,出现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更是小于6月。胰腺癌治疗困难,其发病机制更是知之甚少。

就在今年1月,著名医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胰腺细胞存在易感基因,这个基因的名字叫KRAS基因,既往研究发现:在90%胰腺导管腺癌中都可以检测出kras基因的突变,但仅仅存在kras基因的突变,胰腺癌发生概率非常低,而没有Kras基因突变的胰腺损伤也很少发生癌变。但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时,会明显触发胰腺上皮细胞Kras基因向胰腺细胞癌的方向表达!

这样的发现对于普通群众有何意义?这就需要科普一点医学小常识,了解一个重要的事实: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之一,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临床上,胰腺癌患者70%都同时存在糖尿病。简单一句话:减少胰腺癌风险,从控制糖尿病做起。而对于占据糖尿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来说,最为重要的控制点就是降低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激素,可以降低血糖,当我们摄入碳水化合物时,体内胰岛素就会升高,当身体产生的胰岛素超过了平衡血糖所需的程度就属于“高胰岛素血症”,持续的高胰岛素血症不仅增加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加大癌症风险,但导致胰腺癌的风险最大!

加拿大的科学家在进行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对携带致癌基因KRAS小鼠持续予以高糖饮食以维持其高胰岛素状况,对另一部分同样携带致癌基因KRAS小鼠基因改造,使得其胰岛素水平保持较低水平,1年之后,相比较高胰岛素状况小鼠,低胰岛素水平小鼠肿瘤前期病变仅仅只有对照组的一半,即降低胰岛素水平可以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在这里,我要强调,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正式上市的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不过,好消息还是传来,美国FDA在牛年上市的第一天传来消息:将对针对KRAS基因突变靶向药物AMG510快速审查,预计8月16日前将作出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胰腺癌的治疗就一劳永逸,毕竟是新药,还有很多的未知数有待解决。

既然高胰岛素血症会诱发胰腺炎症,诱发KRAS基因突变,不如从我们最容易做到的一日三餐做起,大幅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医者李枫。也欢迎关注我的西瓜视频。希望交流者可以加入李医生桥本讨论圈子进行交流(不限桥本)

发现就是晚期,这几类肿瘤要高度注意!

第一个就是“癌王”——胰腺癌。它的发病率不是最高,但死亡率却居高不下,预后也很差。据了解,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症状经常被忽视,确诊的时候往往是晚期了,虽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预兆,如果注意到任何胰腺癌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另外一个早期也不容易发现的癌症,是肝癌。肝癌死亡率高,最大原因就是诊断时已太晚,所以无法早期治疗。最大的原因是肝脏神经分布在表面,肝脏内部少有。因此,当肝脏长出小颗肿瘤时,人几乎不会感到疼痛,身上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没有定期筛检,非常容易忽略。往往肝癌直到晚期,才会出现腹痛、食欲差、黄疸等症状。

女性生殖器官癌中最难缠、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卵巢癌,也是一个“沉默杀手”。有数据表明,高达75%左右的卵巢癌患者到了第三期才发现,五年存活率仅剩25%。卵巢癌几乎没有早期症状,很多时候是以肠胃不适、便秘、消化不良、肚子不明闷痛等症状表现,不少病患以为是肠胃不舒服,等到出现严重症状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是卵巢癌。

癌症的潜伏期比较长,加上体检不够重视,所以导致很多癌症表现都被忽略了。其实癌症早期到晚期的时间很短,大多只要两个月至两年不等,所以平时一定要多按时体检,多关注身体变化。#健康明星计划# #健康热力计划# #健康一夏#

【病例分享】晚期胰腺癌如何延续生命?

在所有癌症中,胰腺癌可以说是最可怕的一种,它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癌症,多数患者从发现到离世不足一年时间。但其实如果患者发现得早,五年生存率还是比较可观的。即使进入晚期,也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式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一、初识患者

故事要从半年前说起,当时患者饭后上腹部突然出现不适,于是前往外院就诊,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患者及其家人等来的却是一个从未想到的结果:胰腺癌伴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转移。

为了治好疾病,患者前往上海就诊,当地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提示见癌细胞,倾向于腺癌,因此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以改善生活治疗,延长患者生命为主要目标,因此行肝脏微波消融术,同时术后口服替吉奥继续治疗。经过消融治疗后,复查可见肿瘤组织有所缩小,症状有所改善。

回家后患者在家调养身体,每天定时休息,症状得到改善,对生活无明显影响,但是3个月后,腹胀、腹痛症状又明显加重,因此为了需求帮助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科就诊。因为患者的诊断比较明确,所以在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外院就诊治疗后,决定以“胰腺癌”收住入院。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病人患有多种疾病,询问其既往史情况,患者自述:5年前行胆囊切除术,4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同时患高血压5年,糖尿病2年,脑梗死2年,所幸患者平时有积极治疗,血压、血糖等治疗控制较佳。

在详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后,我们又安排患者复查了CT、核磁、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其中CT表现为胰腺体尾部体积增大,可见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轻度强化,周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双肾内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

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199为2990.47U/mL,糖链抗原125为2055.47U/mL,均明显升高。

经科室讨论,结合病人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及范围、临床症状后,决定化疗方案为白蛋白紫杉醇300mg+吉西他滨第一天至第八天,替吉奥100mg口服第1天至第14天。经过规律化疗,患者复查肿瘤标志物较前下降,腹痛、腹胀症状减轻,肿瘤体积缩小。

三、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将自己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倾诉给亲人、朋友、医护人员,以获得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和支持。

2、化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静脉输入化疗药时,如输注处有疼痛应立即告诉护士,以便及时处理,以免化疗药物渗漏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3、多数化疗药物由肾脏通过小便排出,每天饮水至少2000~3000毫升,通过增加尿量稀释化疗药毒性产物的浓度,减轻化疗对肾脏、膀胱的毒性反应。

4、化疗期间患者常常会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的感觉,所以饮食应清淡可口,选择容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化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肿瘤标志物较前有所下降,其中糖类抗原199为2514.39U/mL,糖链抗原125为1651.49U/mL,影像学提示肿瘤体积较前有缩小,同时患者自述腹痛、腹胀等症状得到改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较前明显缩小。

出院后,患者生活状态较以前无明显下降,预估生存周期有所延长,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患者仍然定期回医院复查,并完成剩余化疗周期。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化疗周期结束后,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坚持适当的锻炼,但应避免过度疲乏。

2、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根据气温变化适量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3、注意不要造成外伤,观察PICC穿刺点的情况,若出现红肿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遵医嘱定期复查,若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更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六、医生感悟

本次就诊的患者,虽然出现症状后就及时去了医院治疗,但因为早期胰腺癌症状不典型,所以检查后已经出现多发性转移,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在经过外院手术消融治疗后,虽然得到短暂改善,但症状又再次严重,因此,这次就诊后,我们决定对其进行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化疗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其毒性反应低、疗效显著,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但是吉西他滨单药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上并不显著,需要加大剂量才能维持有效浓度,但是大剂量的给药下,必将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贫血及胃肠道反应等,所以改为联合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两药联合使用,能取得更好治疗效果与较小副作用。

经过几个疗程化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接下来面临的挑战就是延长患者寿命。如何延长呢?第一是坚持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第二是定期复查,使医生能及时掌握肿瘤变化情况。

王坤 宿州市立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健康过大年#

【#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在医学界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它难发现、易转移、难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会狡猾地伪装成胃病# ,厌食、恶心、呕吐等都可能是它的症状,千万不要盲目认为只是消化不好。胰腺癌为何这么凶?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怎样才能避免被它找上↓↓ (生命时报)#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

【患者提问】最近我楼下邻居的叔叔住院了,听我妈说是昨晚肚子痛得厉害,送院后才发现得了胰腺癌,我看那位叔叔每天早上傍晚都出去运动,家里保姆做的菜也很健康,怎么就得了癌症呢?

【医生回答】胰腺癌一般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五年生存率不足5%,是所有恶性肿瘤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癌症,目前仍未有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个人或是病理性因素有关,例如,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性别、年龄及家族遗传及基因突变因素等。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还能活多久#

不同的晚期是不一样的。

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28%。

晚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年生存率76%,可能是最好的类型。

晚期的胰腺癌,经常存活只有1年,5年生存率3%,如附图所示。

我想说的是晚期肿瘤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哪怕是最糟糕的晚期胰腺癌,也有一线生机,总比中彩票的概率高的多。

#“癌症之王”胰腺癌生存率为啥那么低?# 这是一名来自石家庄的晚期胰腺癌,已经81岁了,肿瘤近20厘米,昨天海扶刀治疗,今天改善明显,这是患者儿子拍的视频。#陈谦医生病案集# #非常病例#

【胰腺癌号称“癌症之王”?医生:做好这4点可预防】

胰腺癌由于死亡率高,早期较难发现,大部分患者发现的时候都属于晚期,又加上晚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因而常被称为“癌症之王”。近年来,因胰腺癌而失去生命的人不在少数,前不久,某知名男星的岳父与某香港老艺人均因胰腺癌而离世。

胰腺癌既然如此可怕,我们到底该如何预防胰腺癌呢?家庭医生在线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跃,来为大家进行解答。

胰腺癌好发于五类人群

和大多癌症类似,胰腺癌也有高危群体。李跃介绍,一般情况下,胰腺癌好发于有胰腺癌家族史,胰腺囊性病变和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以及一些经常酗酒、抽烟和高敏人群。另外,40岁以上以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患胰腺癌。如果有胰腺手术史的患者,术后也建议定期复查。

但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胰腺癌呢?李跃医生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当癌症进展至晚期时,常常会伴有腹痛、黄疸、梗阻、出血等临床表现。其中,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进行性加重性黄疸和消瘦。所以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晚期治疗难以根治,即使经过手术治疗也容易出现转移。李跃指出,在患有胰腺癌的这些患者中,有80%的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丧失了手术机会,无法做切除手术。即使患者做了手术,也会因为胰腺癌对放化疗治疗的敏感度较低,而难以理想的治疗效果。

胰腺癌5年生存率较低 做好这点4点可预防

尽管目前有化疗、放疗、新药物以及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胰腺癌的死亡率仍然比胃肠道肿瘤如胃癌、肠癌等癌症高。李跃介绍,总体而言,美国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为18%,而我国仅为8%。所以对于胰腺癌,应提倡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其中,积极预防是治疗胰腺癌最重要的手段。“首先,应尽量避免肥胖,戒烟限酒,不要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其次,有胰腺囊性病变和慢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需规范治疗并定期接受随访,若发现有转变为胰腺癌的迹象,应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另外,对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或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需要定期行超声内镜或增强CT检查。最后是需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红肉,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李跃医生提醒道。

#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

【患者提问】我上个星期开始,突发腹痛,人脸色逐渐变黄,浑身不得劲。然后有天肚子越来越大,我老婆吓死了,连忙送我去医院,一查胰腺癌。我早就听说胰腺癌死亡率很大,因为我小孩今年高考,之后也是用钱的时候,我这不治疗还能活多久?

【医生回答】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5年生存率不足20%。 胰腺癌的生存期主要和胰腺癌的病理分型、胰腺癌分期等有密切的关系。胰腺癌发现越早,能够进行根治性手术的可能性就越大,术后的生存期可能也就越好。目前也有报道胰腺癌术后存活超过以上的病例,建议积极治疗。

【患者提问】我母亲今年63岁了,前段时间发现患上了胰腺癌,前期在医院治疗花了不少钱,这次医生又说需要手术。我担心得很,不知道胰腺癌中期手术之后能活多久?医生帮我一下好吗?

【医生回答】一般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但是胰腺癌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成功率比较高。一般来说,胰腺癌在早中期,医生就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所以主要是看术后的治疗了,没有确切时间的。术后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心态,坚持完善治疗,注意饮食营养,定期到医院复查,保持病情稳定。

有这些症状要小心,警惕胰腺癌来敲门

身体有这些症状的人要小心,癌中之王胰腺癌可能盯上你了。胰腺癌早期很难发现,晚期五年生存率仅有7.2%,常常因难以察觉而延误治疗。胰腺癌发病的高危表现有以下六点?

第一 上腹部不适 通常为隐痛、钝痛或胀痛,向腰背部放散,有束带感。

第二 皮肤及巩膜黄染 小便深黄,大便呈陶土色,伴有皮肤瘙痒,而且逐渐加重。

第三 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者便秘,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第四 消瘦和乏力较为明显,严重者体重下降超过15公斤。

第五 糖尿病症状 部分患者患病初期血糖水平异常,体重下降常被误以为是糖尿病的症状。

第六 约10%到20%的一些患者出现游走性或是多发性血栓性静脉炎,并以此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一处或同时多处发红的条状或是网状索条等。一旦身体出现这六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与检查。#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健康##非常病例##医者仁心##结节##健康##肿瘤#

带您了解世界的医疗: 美国国内现阶段主要癌症的存活率报告(由低到高)

23.胰腺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存活的患者(-):9.0%

>预期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3.0%

22.肝和肝内胆管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0%

>预期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3.0%

21.肺和支气管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20.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12.0%

20.食道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21.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5.0%

19.胃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32.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15.0%

18.脑和其他神经系统癌症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35.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23.0%

17.卵巢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存活的患者(-):48.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36.0%

16.骨髓瘤

>预计在诊断后5年存活的患者(-):52.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25.0%

15.喉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62.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66.0%

14.白血病

>预计在诊断后5年存活的患者(-):65.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34.0%

13.结肠和直肠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66.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50.0%

12.口腔和咽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68.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53.0%

11.子宫颈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69.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69.0%

10.非霍奇金淋巴瘤

>有望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7

4.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47.0%

9.肾脏和肾盂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75.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50.0%

8.膀胱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78.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72.0%

7. 全子宫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83.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87.0%

6.霍奇金淋巴瘤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88.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72.0%

5.女性乳腺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91.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75.0%

4.皮肤黑色素瘤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94.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82.0%

3.睾丸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97.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83.0%

2.甲状腺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98.0%

>预期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92.0%

1.前列腺癌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99.0%

>预计在诊断后5年生存的患者(1975-1977):68.0%

得了糖尿病,突然体重下降,警惕癌症的发生!

52岁的孙先生,发现糖尿病3个月后,突然一下子消瘦起来。不久便查出了胰腺癌,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死亡率很高,5年生存率仅为5%,没有治疗的胰腺癌,生存率仅为4个月。50%的胰腺癌,确诊时就伴有糖尿病。

相关研究发现,与体重没有变化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体重每减轻0.9到3.6斤,会增加25%的胰腺癌风险。体重减轻4.5 到7.2斤,会增加33%的胰腺癌风险。体重减轻7.2斤,增加92%的胰腺癌风险。

因此,发现了糖尿病且体重突然下降,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

#健康##健康过大年##健康真相馆##健康真探社##把健康带回家##健康明星计划##谣零零计划##家庭健康守护官##糖尿病##关注糖尿病#

据台媒31日报道,资深演员#张国栋#患胰腺癌病逝,享年92岁。

胰腺癌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此名的由来,只因为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病程短,发展和恶化速度快,发现时多是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极高。

[心][心]为什么胰腺癌的死亡这么高?

1、起病隐匿,很难早发现。

胰腺在腹膜后的位置,位置深在,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也缺乏比较准确的直接检查方法,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等到出现腹痛、黄疸、纳差、消瘦等症状时,基本已是晚期,丧失了根治手术的机会。

2、晚期难治,预后极差。

尽管目前胰腺癌治疗手段较多,但由于疾病恶性程度太高,总体疗效并不那么满意,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中位生存期不到20个月,如果出现转移,生存期不到半年。如此差的预后,使胰腺癌被国际医学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壁垒”。由于临床确诊者大多数属于肿瘤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也不足20%。

3、恶性度高,生存率低。

胰腺癌恶性度极高,一旦发病,进展迅速,总体手术切除率低,而术后复发率或转移发生率高,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足10%!生存率低,死亡率高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实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比较多样,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但治疗方法多样的背后,也残酷地说明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我的治疗经验来看,中西医结合或许效果更好。

在中医药疗肿瘤临床诊疗中,我拥有几十年的经验,也曾使一部分胰腺癌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的目的。

不同于其他肿瘤医生,我对于肿瘤的中医治疗不是单一的化疗后的扶正祛邪,而是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来治疗肿瘤,让患者减少病痛的折磨。

用中药祛除痰浊毒邪,使得病理性的毒邪聚集的细胞即癌细胞被杀灭,并且让体内的这些聚集变为分散的痰浊毒邪从呼吸道或血液、淋巴等途径排出体外,毒邪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清除,才能防治肿瘤复发转移。#健康科普大赛##演员张国栋病逝#

爱吃这些东西要注意胰腺癌!

常吃这些东西的人要小心胰腺癌早就盯上你了。胰腺癌早期很难发现。总的五年生存率仅有7.2%。是人类比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而常吃这些东西的人更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人群。

1. 有研究实验表明与常规食肉者相比较,低肉食者和素食者死亡风险明显降低。一方面吃红肉、加工肉类或是油炸食品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2. 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抗氧化剂的蔬菜柑橘类水果,会使胰腺癌发生的风险分别明显降低29%和38%。而频繁摄入坚果能够明显降低女性患胰腺癌的风险。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实验研究,但是饮食习惯是否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还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但是至少多吃蔬菜水果是可以肯定的。

#健康明星计划##癌症##肿瘤##胰腺癌治疗#

【患者提问】爸爸72岁,查出胰腺癌晚期,医生说治疗难度很大,身体条件对很多治疗方案都接受不了。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治疗的开销又大。所以家里人,包括我爸爸本人都放弃了治疗。爸爸走得很快,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我现在很后悔,我总是想胰腺癌晚期真的没救了吗?

【医生回答】胰腺癌 5 年生存率只有 5% 左右,是非常危险且难以治疗的癌症。而胰腺癌晚期,一般没有治愈的可能,临床也只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尽量延长生存期,而并没有办法达到治愈的效果。根据您父亲的年龄来看,事实也如您父亲的医生所说,很难承受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仅会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还会降低生存质量。治与不治,都不是错误的选择,家属也莫要太过内疚。

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癌症五年生存率、各个年龄段那些癌症高发:

★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1、肺癌

2、肝癌

3、胃癌

4、食管癌

5、结直肠癌

★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

1、肝癌10%

2、胰腺癌12%

3、肺癌16%

4、脑癌18%

5、食管癌21%

6、胃癌27%

7、宫颈癌45%

8、结直肠癌47%

12月21日

什么样的情况下,初始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建议放弃一线标准化疗?最重要的反而是进行最佳支持治疗(BSC)。

上一期讲了晚期肿瘤需要尽可能争取活过5年的机会,即使恶性程度极高的晚期胰腺癌也有3%的5年生存率。这一期讲的是有些初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是不适合化疗的,化疗反而可能导致更快的死亡。(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针对每个不同的肿瘤患者,仔细评估化疗的风险和获益)

先说最佳支持治疗,英文叫Best Supportive Care(BSC),国外指南经常提起,国内目前有很多医生重视程度不够,对BSC的理解就是回家该吃吃该喝喝。但这其实是不对的,BSC包含的理念就是及时的对症处理患者的各种不适,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积极的营养支持。(注意,一位能把BSC做好的医生,有效的缓解患者痛苦的医生,也需要长时间专业的训练和经验总结)

很多人会误以为最佳支持治疗就等同于“等死”,这个理念不对的,最佳支持治疗也很重要,至少可以在“等死”的过程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同时积极的营养支持有时也可以让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甚至可能达到数月。支持疗法是否得当,关系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对患者很重要。

我们希望初诊断的晚期肿瘤患者通过权威标准的抗肿瘤治疗延长生存期,争取更长的甚至超过5年的生存期,并能得到很小的治愈机会。但是,在下列两种比较少见的情形下,我会建议初诊断的晚期肿瘤患者放弃一线的标准化疗,因为化疗的风险很可能显著高于获益。

1、初诊断就接近终末期,肿瘤非常严重同时体力状态差,无法进行化疗。

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有些肿瘤患者真的很能忍,明明已经有各种症状很久了,也不去看病,一直拖着,安慰自己没事,直到症状严重、已经实在忍不了才去就医,然后到了医院后发现,肿瘤已经全身到处播散且负荷大,患者的体力状况已经很差,几乎难以走路。这种情况下,并不适合化疗。比如晚期胰腺癌多发转移,体力很差卧床不起的时候,这种情况往往就失去了化疗的机会。

很简单:1、肿瘤负荷越大,化疗相对的疗效越差。2、体力状态越差,化疗的副反应同时也越大,且化疗相关性死亡风险会急剧升高。

指南中有明确推荐:如果医生判断一位晚期肿瘤患者的病灶负担很严重,预计生存期小于3月,不建议进行化疗,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越接近终末期和体力状态越差,就越不建议进行有毒性的化疗,更重要的是BSC,以缓解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2、患者合并严重的内科合并症,接受化疗存在显著的致死风险时。

首先说一个现象,恶性肿瘤患者其实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比例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肿瘤和很多慢性内科疾病的病因是相同的,最重要的就是吸烟,既导致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引起冠心病和脑梗、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很多晚期肿瘤患者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并且,其中一小部分患者会合并非常严重的内科疾病,甚至可能这种内科疾病加重后会直接导致严重后果直到死亡。而注意,化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削弱患者体质,增加感染等风险。那么这类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化疗的风险会急剧的升高。

举个例子,一位晚期胃癌患者合并非常严重的肺气肿,平时就喘憋症状较为严重,强行进行了化疗,一周期后死于合并肺部感染后出现的呼吸衰竭。本来不治疗可能活6个月,化疗后结果1个月内就死亡。这就是化疗给该类患者带来的风险太高了,明显大于获益。

注明:专业医生的责任,就是反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化疗,适合哪种程度的化疗。尽量在判断患者化疗的获益大于风险后,再考虑进行化疗。

最后,我提醒一下,我指的是终末期体力状态差和合并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建议考虑放弃化疗,但并不是指要放弃靶向和免疫治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副作用通常相对小,适应的情况可以更放宽指征,需要医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仔细评估后决定。

比如,在一些罕见的情况,有通过靶向药物救治了已经垂危的终末期肿瘤患者。临床上见过EGFR突变的肺腺癌已经全身到处转移合并脑转移,昏迷,卧床不起,不能进食,放化疗根本不考虑。予以留置胃管注入奥希替尼,肿瘤明显好转,患者从昏迷中清醒,后续有2年多恢复的非常好。(但注意,即使靶向和免疫治疗相对毒性小,也不能乱用,因为还是有一定毒性)。

总结:有症状尽量不要拖,否则可能完全失去治疗机会。肿瘤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时,要仔细评估病情,判断化疗带来的获益和风险。

#胰腺癌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五年生存率不足5%,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极其善于伪装且自然病程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因此,胰腺癌高危人群必须保持警惕,定期筛查。胰腺癌的筛查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生化检测,通过查血中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及CA199等与胰腺相关的指标,明确是胰腺的炎症还是肿瘤相关疾病。

第二类是通过影像学检测,胰腺是后腹膜器官,筛查时要避免由于胃部遮挡、过于肥胖或者胀气较明显而导致胰腺观察不清楚。因此,通常首选CT及MRI两种重要的影像方法,明确诊断具体的胰腺相关性病变。

【为什么胰腺癌筛查推荐CT或MRI?】

B超检查方便而且费用不高,但为什么胰腺癌筛查首选却是CT?正常情况下查体做B超,在腹壁上看到的是比较表浅的、靠前的器官,而胰腺前面是横结肠,上面是胃,它在这两个空腔脏器的后面,检查时就相当于隔着两个空腔的脏器去探查它。B超可以看清楚胰腺内部结构,看胆道内有没有梗塞,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胀气较明显或者患者体型肥胖等因素都会导致胰腺观察不清楚,所以B超对胰腺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远不如CT和MRI。

#健康科普大赛# #日常医学科普# #最dou健康季# #胰腺癌预防#

如果觉得《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17个月是什么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