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小麦“癌症”赤霉病怎么治?还是要靠“化”疗

小麦“癌症”赤霉病怎么治?还是要靠“化”疗

时间:2018-07-28 05:01:18

相关推荐

小麦“癌症”赤霉病怎么治?还是要靠“化”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网络农技

一、浅谈赤霉病发生的“新常态”

个人认为大部分种植小麦的朋友最近五年内基本上都是不赚钱的(除了),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严重度决定的。小麦赤霉病自以来,常年呈加重发生趋势,近几年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受品种、病菌发展、种植制度等因素影响,相信未来小麦赤霉病重发、频发将成为农业上的“新常态”。

二、为何要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

1、发病面积广。有数据显示,国内小麦赤霉病~年均发生面积6000万亩左右,~均发生面积上升到8000万亩以上。数据显示,秋冬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628亿亩,赤霉病的发生面积接近三成。最近几年的发病面积是呈扩大趋势。

2、粮食安全影响大。小麦赤霉病病菌会产生毒素,俗称呕吐毒素。一旦使用过量会对人和动物具有安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食品安全。

三、浅析赤霉病发生的“新特点”

1、一路向北。以前在长江以南的小麦种植区常年赤霉病重发,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但是由于菌源量的积累、气候环境的变化、小麦抗性品种培育困难等影响,现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都面临着赤霉病的威胁。它正在“过长江、跨淮河、跃黄河”,一路北上。

2、区域差异较大。当前的赤霉病发生主要威胁的是我国的华东小麦主产区如河南、安徽、江苏等,其中风险更大的是沿淮河流域的主产麦区。而淮河以北地区赤霉病发生形势需要每年都密切关注,偶然一年天气不好也会偏重发生。因此江南是常发区,沿淮是重发区,淮河以北是偶发区。

3、品种差异大。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品种都是对赤霉病没有抗性的,只有少数的系列有抗性(宁麦、扬麦、镇麦等),但是千万不要把抗性作为防治赤霉病的第一选择。

4、侵染对象扩大化。赤霉病菌不但可以造成小麦发病,现在还发现在水稻、玉米上面的病害也可以分离到赤霉病菌,比如水稻穗腐病、玉米穗腐病。

四、赤霉病发生影响因素

1、我国麦区多为麦稻、旱旱轮作,这种种植制度为赤霉病菌提供了丰富的侵染寄主和生存基质。近年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但技术和机械水平不到位,很多秸秆滞留在土壤表面,为赤霉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和发育提供十分有利的场所,因而,极大的增加了病菌的初侵染源菌量。

2、赤霉病菌在病残体上以腐生形式大量生长繁殖。在我国,该病菌每年的初侵染源都很充足,因而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遇到多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花期入侵病害,抽穗扬花期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子囊孢子的释放、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病菌的侵染和扩展。

而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地区同样面临很大的威胁。今年由于气候偏暖,温度高,小麦生育期提前7-10天。在4月11日和4月18日两场降雨对赤霉病发展十分有利,一定要做好预防。

五、赤霉病的高效预防

1、正视理念: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

2、科学用药:足量用药(上限)用水50kg,流行年份需要2-3次防治;第一次防治后5-7天第二次喷药防治。

3、转变观念:赤霉病没有绿色防控,没有农药减量(毒素危害远大于农药),防治就是绿防。

该病具有“可防难治”的特点,一旦错过防治“窗口期”,侵染为害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直接影响小麦销售和效益。要做到赤霉病高效预防一是防治技术措施上要严格,必须掌握在小麦初花期喷药预防,也就是“见花打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防治时间上要紧迫,有效预防时间只有两周左右,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中下旬有连续阴雨天气,加之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提前,时间相对吻合。另外下雨天气不能施药,时间就更加紧迫。

六、小麦赤霉病的“化疗”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综合考虑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和真菌毒素控制效果,以及对锈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的兼治作用等因素,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等持效性的高效对路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提倡使用复配制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推荐选择丙硫菌唑、唑醚氟环唑、井冈戊唑醇、丙硫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戊唑百菌清、戊唑福美双、甲硫己唑醇、丙环福美双等药剂。

几点建议:

1.当前选用药剂以复配药剂为主,使用戊唑醇有效含量要达到9g以上,7g一下会刺激毒素。

2.最好不要单独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防治赤霉病,容易刺激病菌产生毒素。

3.首次用药选保护性好的药剂,二次用药选针对控制毒素效果好的药剂(氰烯菌酯)。

4.优先选用智能植保无人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器等进行防治。

如果觉得《小麦“癌症”赤霉病怎么治?还是要靠“化”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