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国际儿童癌症日:儿童肿瘤干预重在早期发现

国际儿童癌症日:儿童肿瘤干预重在早期发现

时间:2022-11-23 04:22:37

相关推荐

国际儿童癌症日:儿童肿瘤干预重在早期发现

2月15日是国际儿童癌症日,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实体瘤诊疗团队联合院内院外专家举办了“守护受伤的花蕾,静待美丽绽放”主题活动,并召开“国际儿童癌病日—患教会”,就儿童恶性肿瘤一些常见问题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并就重点话题进行现场解读。

多项公开资料显示,儿童癌症的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一或者超过这一数字。世卫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第二大死因。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胰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这些听上去有些拗口的儿童恶性肿瘤,因为发病隐匿、公众认知不足、专业医疗机构紧缺、社会保障乏力,经常被忽视,“发现即是晚期”的现象非常常见,因此被一些医生称呼为“暗瘤”。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马晓莉表示,儿童恶性实体瘤临床特征突出,比如发病和年龄有关,6岁以下为发病高峰,骨肉瘤以学龄期后为主;多数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发生早;单一治疗效果差,预后与总体治疗密切相关;处于生长发育期,药物、放疗对生长发育、身体脏器影响大等等。因此,早期发现成为关键问题。

业内专家也表示,儿童恶性实体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需要家长们多留神,多重因素可能延误患儿诊治。家长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即便孩子出现了疼痛、肿物等异常症状也很少往这方面想。另外,儿童年幼,患病时无法准确表达感受,也造成肿瘤发现困难。同时,目前基层相关筛查技术手段有限,也制约了儿童肿瘤的早期发现。

专家提醒,一旦孩子确诊患有恶性肿瘤,调动孩子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非常关键,所以,家长和患儿的沟通也有技巧:应该避免威胁、恐吓孩子,一味强制孩子接受治疗;和孩子接触关注细节,比如服药的操作速度放慢、动作轻柔等;也要与儿童适度保持距离,以免引起孩子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增强其独立性,避免对肿瘤产生恐慌情绪。

北京儿童医院也提示,防治儿童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是关键,儿童癌症早期七大症状:1、不明原因的发热,用常规治疗无效;2、面色苍白、贫血及有易出血倾向者,如牙龈、鼻腔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3、局部有包块,或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有淋巴结肿大;4、不思饮食,身体日渐消瘦;5、肝脾肿大或腹部有肿块;6、视力有障碍、斜视或眼球向外突出等;7、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过高或过低,或伴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一旦孩子出现以上任何症状时,须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如果觉得《国际儿童癌症日:儿童肿瘤干预重在早期发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