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癌症患者必须了解的真相→

癌症患者必须了解的真相→

时间:2021-07-20 04:22:38

相关推荐

癌症患者必须了解的真相→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

癌症其实并不可怕

只要正确对待

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品质

下面一起听听肿瘤科医生

讲述医院治疗的一些事实

以及关于癌症的真实看法

病来如山倒,要及早就医

62岁的陈姨去年无意中摸到右侧乳房有肿物,没太在意,后来肿物逐渐增大,儿女都建议她去医院检查,她还是自行外涂药物。

刚开始肿物似乎小了一些,到今年却越来越大,局部发涨发硬,皮肤变色,腋窝也有肿物,有时还隐隐作痛。陈姨这下慌了,在儿女的陪同下到医院全面检查,确诊为右侧乳腺导管癌,并出现多发转移。

33岁的李生患有乙肝小三阳,读书时期治疗过一段时间,参加工作后忙于业务,还应酬喝酒,加班赶业绩,基本就不管不顾了。老婆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他总以没有不舒服、工作忙等理由拖延,体检也是一拖再拖。

今年3月的一天,他突然间肝区疼痛,痛到满头大汗,休息了好一阵才缓过来。之后肝区总是疼痛,不得已到医院检查,确诊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伴有肝内多发子灶、门静脉癌栓形成。

临床上,许多病人有和陈姨、李生类似的经历,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忍着或自行处理,原因多种多样。事实上,许多肿瘤疾病初期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特别症状,不要因身体无不适或者还年轻拖延就医,否则可能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费用增加,而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病人也将承受更大的身心痛苦。

因此,每年要定期体检,当身体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辅助检查不可或缺,要信任医生

朱老师退休后赋闲在家。去年10月中旬,身体一向健康的他晨练时出现腰背部疼痛,他认为是运动量过大造成的,于是买了一些膏药外贴。但症状反反复复,他就去了医院,医生建议行胃肠镜、CT和MR检查。朱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又过了3个月,症状明显加重,而且还出现乏力,他这才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为胰腺癌。

王大妈大便异常出血3个多月,确诊为结肠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出院时医生千叮万嘱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等,并按时回医院治疗,预防复发,王大妈没有听从。1年后,她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便秘,症状逐步加重,再次入院检查,CT提示结肠癌复发,并侵犯肝脏,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腹壁转移,属晚期。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通过问诊和相关体格检查得出初步判断后,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者确诊为某种疾病,需要一系列治疗。但有不少病人拒绝进一步检查,只要求医生开具处方,或者开具处方后一走了之,未行后续治疗,导致疾病出现变化。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要求病人进行的检查都是判断疾病所必需的。明确诊断对疾病的诊治意义重大,辅助检查是现代医学精准诊断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肿瘤等一类慢性疾病,治疗和检查是系统、综合的,后续治疗是前面治疗的延续,要达到全面和有针对性。病人应信任医生,遵医嘱完成检查、治疗及康复,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不要惧怕反应,综合治疗有优势

33岁的何生反复咳血丝痰3个月,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已经无法手术,需要化疗。何生和家人比较抗拒,经过医生多番解释,好不容易接受了化疗和中医药联合治疗,总体反应还好,咳血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生化没有异常,也不见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脱发等反应。但何生觉得辛苦,才喝了一包中药,就说苦不愿意喝了;咳血好转就不愿意再次治疗。2个月后,何生又出现咳血,量逐步增多,最终因大咳血去世……

肿瘤发展至今,虽然出现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最新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仍是肿瘤治疗的基石。

对于早期的实体瘤,手术才有治愈的希望。当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才能更好地恢复。而对于血液肿瘤和中晚期实体肿瘤,没有靶向药物可用时,化疗是很重要的,可以比较快速地抑制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小细胞肿瘤等,有的通过化疗甚至有治愈的希望。对于放疗敏感的鼻咽癌、淋巴瘤等,通过放疗可以治愈,其他晚期的肿瘤通过适当的放疗有控制肿瘤、缩小瘤体、止痛的作用。中医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肿瘤控制疗效。

肿瘤综合治疗的优势体现在各个治疗阶段。如术后以中医药扶正培本为主,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面有一定优势。所以千万不要惧怕各种反应,浅尝辄止,及时综合各种治疗手段才能起到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症状的作用。若到了晚期,肿瘤负荷过大,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再来寻求治疗,经常难以奏效。

情绪压抑增加致癌性,要做好心理调节

因为曾经看着父亲、哥哥患癌症去世,35岁的蔡经理对医院很恐惧,对肿瘤很敏感,甚至讳疾忌医,反复肝区胀痛的毛病也是拖了很久,最终在母亲和爱人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当时,蔡经理就像一个孩子一样,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妈妈,如果我也是癌症的话,就从这楼上跳下去。”

38岁的龚小姐发现乳腺肿物3月余,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做了手术,术后需要行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龚小姐其实恢复得很不错,但她总是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每次要去医院复查,等检查报告时,就担心得要命,整夜没有办法入睡,折腾得一家人也跟着紧张兮兮的。

肿瘤病人往往具有自我克制、善于忍耐、多思多虑等性格特点,如果长期处在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大脑中枢和神经系统就容易过度紧张,会削弱人体免疫监测系统(主要是T淋巴细胞及细胞抗体),导致致癌因素逃脱监视而活化,进一步造成基因程序错误搭配,从而更容易患上肿瘤。

因为恐惧,肿瘤患者紧张焦虑、悲观绝望等情绪会表现得更为突出,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呵护。根据肿瘤患者的文化、认识、素质等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隐瞒病情真相,与他们谈话时更热情、耐心和细致,避免其丧失治疗信心。对一些知识修养高、性格乐观的患者,沟通病情可以更明朗,告知更专业的医学和心理知识。

做好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医护人员和家属默契配合,才能对病人实行有效的心理安抚。而肿瘤患者也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积极的心态,才更有利于与病魔抗争。

作者|陈壮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医生

编辑|阿芒 尹蓁责编|张秀丽

来源 |《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如果觉得《癌症患者必须了解的真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