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动物不得癌症?鲨鱼 大象 鲸甚至恐龙都逃不过癌症的折磨

动物不得癌症?鲨鱼 大象 鲸甚至恐龙都逃不过癌症的折磨

时间:2020-08-05 16:58:40

相关推荐

动物不得癌症?鲨鱼 大象 鲸甚至恐龙都逃不过癌症的折磨

癌症,是让人类闻之色变的疾病,每年会造成近千万人死亡,将整个人类世界笼罩在恐惧之中。

癌症一般是恶性肿瘤的统称,指细胞不正常增生,并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在人类身上已知的癌症超过一百种。

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185个国家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

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死亡病例,全球范围来看,肺癌是发病率(11.6%)和死亡率(18.4%)最高的癌症,堪称“癌症家族的头号杀手”。

除去其他客观因素,全人类75岁之前累计患癌风险为21.4%,死亡风险为17.7%。

但是各国的患癌率不同,出人意料的是,发达国家的患癌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澳大利亚人口75岁之前累计患癌率高达41.9%,新西兰高达39.7%,美国33.3%,欧洲发达国家普遍在30%以上。亚洲患癌率最高的是韩国,达到29.8%,日本达到24.6%,中国为20.6%。而且几乎在所有国家,男性的患癌率都高于女性。

但这个患癌率只是表面的,跟各国的检测水平有关,发达国家检测水平更高,更多的癌症患者被确诊。

如果从癌症死亡率(死亡率/发生率)来看,发达国家则低于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只有20%,新西兰22%,美国26%,日本34%,中国达到了65%,亚非贫穷国家则接近90%。

发达国家患癌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较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被确诊癌症时有很大一部分处于早期或中期,更容易治疗。说到底还是与医疗水平和检测能力有关。

在癌症问题如此严重的当下,网络上依旧充斥着大量有关癌症的错误信息,这无疑会对一部分癌症患者产生误导和危害。

在网上时常看到这样一些文章,比如《鲨鱼不得癌症》、《大象不得癌症》、《动物不得癌症》等,这些文章打着“科普”的旗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益集团请水军写的营销文,一种是啥也不懂的低质自媒体写的水文。前者危害甚大,要注意甄别,后者权当笑话看吧。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癌症不是人类的“专属疾病”,癌症或癌性现象几乎能在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甚至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身上发现。我们来看一部分实例。

鲨鱼深受谣言危害,上世纪中期,国外传出“鲨鱼不得癌症”的谣言,使大量的鲨鱼被捕杀,它们的软骨被制成抗癌药,高价卖给癌症患者,谋财害命,贻害无穷。但因各种原因,此谣言在本世纪才渐渐被推翻。

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低等动物的癌症名录》,记录了在软骨鱼类身上发现的42种肿瘤,包括至少12种恶性肿瘤和贯穿全身的肿瘤,甚至在鲨鱼软骨中也发现了肿瘤。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一条大白鲨下颚处发现了一大块肿瘤,他们还在一条短尾真鲨的头部也发现了肿瘤。截至,科学家已经在至少23种鲨鱼身上发现了肿瘤。

虽然肿瘤不一定是癌症,但是发现肿瘤证实它们有患癌的可能性,“鲨鱼不得癌症”的言论不攻自破。

另一种被网络谣传为“不得癌症”的动物——大象,实际上也会得癌症。

研究人员分析了644头死亡大象的尸检报告,发现3%的大象得了癌症,但是大象体内的潜在癌变细胞是人类的100倍,而患癌率却比人类低很多,原因在于大象体内的抑癌基因。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正常人体内只有1份(2个等位基因),而非洲象体内有20份P53拷贝(40个),亚洲象有15-20份P53拷贝(30-40个),远远多于人类。

另外,海洋中的长寿哺乳动物须鲸也有相似的抗癌机制,以至于它们体型大、寿命长,但是患癌率低。不过随着海洋污染的加重,鲸类的患癌率在增加,针对搁浅的白鲸的研究发现18%的个体有肿瘤。裸鼹鼠也有多种抗癌机制,导致它们成为患癌率最低的哺乳动物。

但是“患癌率低”不等于“不患癌症”,不要被文字游戏给骗了。

很多人认为,体型越大、寿命越长的动物更容易得癌症,因此不少人用“人类寿命长,所有人类很容易得癌症”来解释人类的癌症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

流行病学家Richard Peto教授提出了著名的Petos Paradox(佩托悖论),推翻了“体型越大、寿命越长的动物更容易得癌症”的观点,体型大、寿命长的动物有一套方法来抑制癌症的发生,如果人类能破解其中的秘密,对攻克癌症难题大有帮助。

再来看一小部分在动物身上发现癌症的实例。

有一种动物受癌症危害比人类更严重,那就是袋獾。这种脾气暴躁的有袋类动物仅存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世纪末人们在袋獾身上观察到一种奇怪的疾病,称为“袋獾面部肿瘤病”,染病袋獾的脸上会长出巨大的肿瘤,然后化脓溃烂,感染群体在12-18个月内的死亡率达100%,导致袋獾的数量在里减少了80%。

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因癌症死亡,这一物种现存不到80头,恐怕是没救了。

已知最早的癌症患者,是一只原始的龟类,病理考古学家在一种2.4亿年前的古生物罗氏祖龟(Pappochelys rosinae)的腿骨化石上发现了异常增生组织,和人类的骨肉瘤极为类似。罗氏祖龟是龟类的祖先,但还未演化出龟壳,长得像蜥蜴。

但2.4亿年之后,被视为长寿象征的龟类也未能摆脱癌症困扰。比如海龟纤维性乳突瘤症就会造成海龟数量减少。

恐龙也会得癌症。

对超过1万件恐龙化石的研究发现,有3%的鸭嘴龙化石样品里都有癌症的迹象。前不久有一则新闻,出土于加拿大的7700万年前的尖角龙化石里发现了类似骨肉瘤的恶性肿瘤。

人类最喜爱的宠物猫和狗患上癌症的风险与人类相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称每年有超过2700万只狗被诊断出癌症。10岁以上的狗中,有50%以上会死于癌症。其中金毛犬的癌症发病率最高,使该品种的平均寿命下降到10.5年。猫患癌的几率大概和狗相当。

的新闻,美国女子安妮·罗里饲养的一只鹦鹉确诊患上了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多只能活两个月。安妮毅然花5万英镑为它实施化疗,鹦鹉化疗后又活了一年多时间。

前面讲的都是高等动物,无脊椎动物也有癌变现象。

美茵茨大学的教授August Dorn研究发现,直翅类昆虫的胃部神经被切断后,昆虫就会长出中肠假性肿瘤。

科学家已经在绦虫、涡虫、水螅身上发现了癌变现象,绦虫的癌症甚至可以危害人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报告称,一名罹患艾滋病的41岁男性,他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短膜壳绦虫发生了癌变,并把癌细胞传染给他,在他体内造成癌状肿瘤。人体寄生虫得了癌症,结果危害到了寄主,真是魔幻。

植物也会产生肿瘤,比如冠瘿瘤,但是通常不会转化为癌症,也不致命,这里就不多说了。

可见,癌症真是一视同仁,不管是“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都逃不出它的魔掌。

如果觉得《动物不得癌症?鲨鱼 大象 鲸甚至恐龙都逃不过癌症的折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