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

时间:2018-06-21 02:43:31

相关推荐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 要怎么检测乳腺癌的复发或是转移呢,对复发或转移性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SGPT,LDH),了解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Neu,胸片,心电图。如果有局部症状,可行骨扫描或腹部CT或肝脏超声检查,对有症状部位进行影像学

1怎样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

乳腺癌对于患者来说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复发转移了,因为乳腺癌术后的复发率极高,而复发之后又比复发之前更难以治疗,所以许多患者及家属都想知道怎样才能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中药如从人参中提取出的抗癌活性物人参皂苷Rh2可预防乳腺癌防复发转移,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应用人参皂苷Rh2,可以更好的避免术后1-3年的复发高峰,能够进一步降低34%的复发风险,对侧新发乳腺癌的风险降低40%,远处转移的风险减少26%。

以下是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措施:

一、患者应注意功能锻炼。由于乳癌手术范围较大,局部皮肤,皮下脂肪、血、神经、淋巴管以及肌肉等都会有不同程序的损伤,从而影响患侧上肢的活动,甚至出现胸廓畸型。要预防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方法很多,也比较简便。一般手术后一周左右就应开始活动上肢,先使患侧手臂逐渐上举,开始时由于疼痛致使活动度很小,但不要着急,要坚持天天练习。当患侧手臂可以触到同侧耳朵时,可练习用患侧手臂梳头,先从患侧梳起,逐渐梳向对侧,直到可以触到对侧耳朵。另外还可将患侧手臂背后逐渐向上摸,直到能摸到对侧肩胛骨。同时还可做些扩胸运动,使患侧胸廊及肩关节得到适当的运动。由于手术中患侧淋巴结被清扫,许多毛细淋巴管、血管被损伤,可能会影响上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使患侧上肢肿胀而影响活动。预防这一点,除要抬高手臂外,还应适当活动上肢,这样可以使肌肉收缩,以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回流。若出现了上肢肿胀,则应尽量避免在患肢注射或静脉穿刺输液等。总之,只要及时并坚持锻炼,患侧手臂功能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

二、在术后1-3年关键期积极采取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患者而言,乳腺癌手术以后,在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和监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特别是原发的乳腺癌手术后第一个5年内,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在正规医院(最好是原手术医院)坚持做完全套的治疗,而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在术后半年内应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同事患者进行自我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经常触摸患侧胸壁、对侧乳房、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等部位,若发现有可疑的肿块,则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两年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这时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以防远处转移。为了防止复发,有时医生还开一些抗癌药物,患者除按时服用外,更要定期复查。这时的复查除了预防肿瘤复发,还要检查这些药物是否对身体产生了副作用,并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

2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

要怎么检测乳腺癌的复发或是转移呢,对复发或转移性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SGPT,LDH),了解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Neu,胸片,心电图。如果有局部症状,可行骨扫描或腹部CT或肝脏超声检查,对有症状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果可能,在第一次复发时行活检

如果仅在局部复发的,进行活检,对未切除乳房且做过放疗的患者,可行改良根治手术;未行放疗的,考虑行改良根治术+放疗。然后根据术后的病理学类型是否浸润性组织类型,来确定治疗方案,检测受体情况,考虑使用三苯氧胺。

3转移性乳腺癌应如何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应如何治疗?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待病情进展时已发展到晚期,严重者可出现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其他部位的一些肿瘤也可转移到乳腺,形成转移性乳腺癌。那么,转移性乳腺癌应如何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转移性乳腺癌应如何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目前并不理想,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较高,但往往很难早期发现。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一方面要切除原发病灶,另一方面还要控制癌细胞的复发转移,因此临床上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应充分把握原发肿瘤的特点,采取手术、放化疗、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首先手术治疗,临床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转移性乳腺癌一般需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切除局部病变,接触转移性乳腺癌生长病情迅速发展的危险。转移性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可选择保留乳房功能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再根据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体质等综合因素考虑术后巩固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常规包括放疗、化疗。乳腺癌放化疗短期内可有效杀伤体内癌细胞,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但长时间放化疗由于高剂量放射线及化疗药物刺激作用易对人体产生极严重的毒副反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免疫细胞亦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因此转移性乳腺癌放化疗时应充分考虑放化疗时间和剂量,避免患者身体不能耐受,导致过度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归根结底还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一般是运用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有的时候可以综合姑息性放疗。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问题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时间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提高自身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和增强机体自主抗癌免疫能力,来达到抑制和杀伤体内癌细胞的目的和作用。

乳腺癌术后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不仅能有效清除体内残留在血液及淋巴循环中的癌细胞,达到预防癌细胞复发转移的作用,还能与放化疗联合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放化疗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有效生存预期。

4新药伊沙匹隆治转移性乳腺癌

就现在的医学水平对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蒽环类和紫杉类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目前普遍用于乳腺癌早期治疗,即术后辅助或术前新辅助治疗,因此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耐药问题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对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有限。卡培他滨被批准用于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卡培他滨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22%。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新药,即疗效不受多重耐药机制的影响,而且对紫杉类难治性乳腺癌仍然有效。

化疗药物耐药机制

耐药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种。原发性耐药指从开始治疗即无效,获得性耐药指在治疗过程中一度有效后失败。

肿瘤耐药由多种机制导致,各种药物对不同耐药机制耐药程度各异。肿瘤耐药常与多药耐药(MDR)相关,可导致如下不良结果:影响多种药物疗效,缓解率更低,至疾病进展时间更短,生存时间更短。耐药是引起辅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化疗可诱导MDR。暴露于一种细胞毒药物可致对结构和功能不相关药物的交叉耐药。例如紫杉类可对抗代谢药物、蒽环类、紫杉类以及长春花生物碱类药物产生耐药。

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①溢出泵:负责将药物转运出肿瘤细胞,改变细胞内药物浓度——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7(MRP1~7);②凋亡调节:肿瘤细胞逃避引起凋亡的信号——细胞表面Fas低表达;③药物解毒作用:细胞中特定的酶分解药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④药物隔离:药物被包裹在细胞质的细胞器中,使其无法达到作用靶点;⑤药物靶点改变:影响药物结合;⑥损伤修复:肿瘤细胞中特定的酶能修复损伤的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DNA-ERCC1)过度表达。

现在临床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抗微管的药物——埃博霉素,它是从土壤中黏杆菌株堆囊黏细菌属(Sorangium cellulosum)中分离得到的,其结构有别于紫杉类(图2),但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伊沙匹隆(ixabepilone)是第一个埃博霉素类全新抗肿瘤药物,可与微管蛋白结合而导致癌细胞不能顺利进行有丝分裂,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伊沙匹隆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与紫杉类具有不同的微管结合位点,因此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伊沙匹隆对肿瘤耐药机制易感性低。

5如何应对乳腺癌的转移与复发

乳腺癌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转移和复发,一旦转移或复发后怎么办呢?在此种情况下内分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下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

1.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疾病发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

2.激素受体阳性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绝经后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或也可以考虑采用卵巢功能抑制联合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

3.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化疗无效肿瘤未控的治疗间隙, 或病人任何原因不能耐受继续化疗时,应及时给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不明或既往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应该通过测定新近出现复发病灶,或重新测定以往病灶受体结果,争取内分泌治疗的机会。

4.在治疗阶段,严格疗效评价标准,本着效不更方,无效必改的原则。在某一治疗手段失败后,提倡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合理的序贯使用。疾病发展相对缓慢阶段可以序贯应用不同类别的内分泌药物治疗。

5.晚期患者治疗后疾病长期保持稳定视为临床获益,因为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6月以上病人的总生存期,与获得临床缓解(CR+PR),即病灶缩小的患者相同。基于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所以内分泌治疗应该尽量保持连续治疗用药时间,延长疾病控制时间,以期延长总生存期。

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首选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乳腺癌二线治疗,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比甲地孕酮更有效。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明显优于三苯氧胺。绝经前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化疗,如化疗失败,或疾病适合或需要内分泌治疗时,可以采取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如果觉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