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泉州洛阳桥头洛阳街 “未有洛阳桥 先有昭惠庙”

泉州洛阳桥头洛阳街 “未有洛阳桥 先有昭惠庙”

时间:2018-05-14 18:24:30

相关推荐

泉州洛阳桥头洛阳街 “未有洛阳桥 先有昭惠庙”

接着分享我的泉州洛阳桥之行,泉州旅游资源之丰富,让我大开眼界,认识和了解泉州。就从洛阳桥开始吧。

告别洛阳桥北桥头的蔡襄石像,走进洛阳老街,便看到街头矗立的昭惠庙,昭惠庙原名镇海庵。该庙位于惠安县洛阳镇万安街洛阳桥北。

昭惠庙比洛阳桥的历史还久远,相传昭惠庙,原名镇海庵,始建于唐朝初期,距今大约1300年,“海内第一桥”洛阳桥,建成近1000年,故得“未有洛阳桥,先有昭惠庙”之说。

昭惠庙祀福佑帝君李元溥,其乃唐末四川乐山人,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进士,官至云南团练副使。因避战乱隐居于南安九日山,并羽化成仙,归隐成神。

昭惠庙坐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作为当年建造洛阳桥的指挥部,东西宽17米,南北进深21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山门、过亭、大殿。大殿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山门设中门和左右偏门,单檐歇门式屋顶,庙额“昭惠庙”三字为清光绪年间的状元吴鲁题写。 2002年,泉州市政府将昭惠庙列为“海丝世遗”的考察点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海神”活动,舞龙舞狮,游行踩街,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万人空巷,是洛阳街最为热闹的一天。

北宋中期,泉州成为繁华大港,洛阳江则成了泉州城向北发展的天然障碍。随着洛阳桥的建成,洛阳街便成了旅客南来北往的海上交通要道,逐渐发展成为“三里街两里桥”的繁华集镇。

“两里桥”是指闻名遐迩的洛阳桥,“三里街”则是桥边的洛阳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福厦交通必经之路,由于是交通要道,必然有许许多多商贸的往来,这条街很多当时都是开着商铺。

洛阳街上还存有不少闽南古厝,又名“红砖厝”。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走在洛阳街上,你最常看到的就是这个场景,家家户户都在挖海蛎。

原来,当年建造洛阳桥时,为了巩固桥基,古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海蛎,巧妙地利用海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

最有意思的是,石桥建成后沿江两岸遍殖海蛎,因此地为淡、咸水交汇处,所产海蛎又较其它地方更加肥大鲜美,就变成了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的渠道。

洛阳街上有着纸本家谱的书香余韵,连带庙宇里飘出的香火气息,以及招呼问候的闽南乡音,这就是原汁原味的老街风味。

待续,我在泉州。

如果觉得《泉州洛阳桥头洛阳街 “未有洛阳桥 先有昭惠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