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时间:2019-10-24 00:14:56

相关推荐

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专家的介绍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1子宫内膜癌增3成荷尔蒙别补错

荷尔蒙是维持女性青春和生殖能力的重要激素,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减少,因此许多女性年过25岁就大量补充雌激素食物,但资深药师表示,妇产科门诊发现近两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增加3、4成,原因多半与过量摄取雌激素有关,建议有荷尔蒙失调的女性,先接受完整的医疗评估和检查,再由医师和药师提供合适的治疗和食补建议。

乱补雌激素!子宫内膜增生易癌变

甫出版新书《家庭预防医学保健指南赵药师健康小叮咛》的新北市药师公会生技委员会主委赵顺荣表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40至50岁以上妇女,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年轻女性对于保健食品的健康知识薄弱,往往为了追求美丽和青春,常会不当摄取蜂王乳、花粉、山药、大豆异黄酮素、胎盘素等富含雌性激素成分的食品,长期服用造成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增加癌症的风险。

雌激素防老化!女性35岁补充不嫌晚

人的一生有两个分泌荷尔蒙的高峰期,第一个是出生40周时,之后会逐渐下降,2至7岁是分泌低潮期,血中浓度与70岁以上老人差不多,直到青春期才缓慢增加;第二个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是在25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女性,生理和皮肤状态最好,但35岁后因内分泌的关系,雌激素分泌量明显下滑,肌肤老化,且于40岁以后出现更年期症候群、性功能衰退、骨质疏松症等机能老化症状。

原则上,未满35岁的年轻女性不需要特别补充荷尔蒙或雌激素,不当或过量摄取雌激素含量高的保健食品,刺激卵巢分泌大量雌激素,不仅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癌的风险,也会导致卵巢功能早衰,甚至会影响孕激素,提高不孕的机率。

赵顺荣药师表示,平常预防或减缓雌激素快速流失的方法,包括:放松心情,避免负荷过大压力;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因其所含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及多环香族碳氢化合物(PAH)等致癌物质,会导致体内荷尔蒙浓度失衡;规律且适度的运动;天天新鲜蔬果579,提升抗氧化能力;不要恶意减肥,以免制造雌激素的原料如DHEA缺乏;饮食保健也不要听信坊间偏方,建议听从营养师或专业医师、药师的意见,选择合适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品。

雌激素做保养!检查原料DHEA够不够?

生病找医师、用药问药师!赵顺荣药师表示,临床较常需要补充荷尔蒙的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可缓解因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热潮红、盗汗、心悸、阴道干涩等更年期不适症状,但使用荷尔蒙补充治疗之前,应先接受完整的评估和检查,配合个人生活型态和健康状态,拟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持续使用时间。更重要的是,进行荷尔蒙治疗期间,需定期回诊做检查,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比例或停止治疗。

其他若还不需高剂量雌激素药物做治疗的女性,除了可在专业医师和药师的建议下摄取适量含雌激素食物或保健食品,也可摄取山药或DHEA补充剂,当作日常保养。

赵顺荣药师解释,DHEA去氢皮质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是肾上腺皮质所制造分泌的一种微弱雄性激素,最终可转化形成男女性的性荷尔蒙,包括雌激素(estradiol)及雄性激素(testosterone),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症候群包括热潮红、盗汗、失眠、焦虑症、情绪障碍和肌肤粗糙等症状,另对卵巢功能下降或卵巢功能不良的妇女,可以提高怀孕成功的机率。

【食补小叮咛】: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别乱吃,食用时应注意每日容许剂量。此外,保健食品的成分多属抗氧化剂,建议在早午餐后吃,每天总计不可超过4颗;同一类保健食品也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过量补充,反而增加身体负担。

2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专家的介绍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

一、长期持续的受到雌激素刺激使到内膜不断增厚,增加了细胞恶化的机会,这类患者可能是因为卵巢出了问题,如长了些会产生此类激素的肿瘤,又或者患上多囊性卵巢,以致排卵中止及闭经,内分泌起了变化及雌激素过多。

二、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的药物,而没有附加孕激素类的药来配合。

三、患者一般也较肥,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未婚或不育者患上的机会也稍高一些。

四、如以上所说,如果服用的;荷尔蒙;只有雌激素,而服用者的子宫还在体内的话,那么长期来说是会增加患癌的机会,可是如果子宫已被切除了,那就不必担心,如子宫还在的话,那么雌激素及孕激素应该两者并用。

五、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放射及化疗为副。手术主要是把全子宫加双侧的卵巢等切除,有时也加上淋巴腺清除术。

综上所述,大家听了以上小编的介绍以后大家现在对于,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这一问题应该了解一些了吧,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哦

3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

很多美眉们被子宫内膜癌所困扰着,大家都觉得子宫内膜癌应该是老年女性才会得的妇科疾病,其实不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逐步呈现年轻化,那么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子宫内膜癌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的肿瘤,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各种类型的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1、阴道出血

为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

(1)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病人中70%-75%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表现为持续性的或间断性的阴道流血,量多少不一,一般出血量不多,大量出血者较少,也有表现为绝经后数年突然大量阴道流血者。

(2)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表现为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大约20%的子宫内膜癌病人为围绝经期妇女。还有5%为40岁以下的妇女。

2、阴道排液

约1/3病人有阴道排液增多,表现为浆液性或血水样分泌物,当合并有宫腔感染或积脓时,排出液可为脓性或脓血性,有时可有恶臭。

3、疼痛

通常不引起疼痛。少数病人有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疼痛或胀痛,可能和病变较大突入宫腔刺激宫腔挛缩有关。在宫腔有积液、积脓或晚期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时疼痛较明显。表现持性性下腹部、腰骶部及腿部疼痛。

4、全身症状

子宫内膜癌病人一般都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妇科检查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块、贫血、消瘦、恶病质及远处转移的体征。

4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数作者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孕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

3.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

4.晚绝经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初潮晚(初潮延迟)对子宫内膜癌是个保护作用,尤其对绝经前的妇女。初潮晚可使内膜癌的危险性减少50%。初潮延迟可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持续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使子宫内膜处于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内膜脱落,导致内膜发生增生改变。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纯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许多研究指出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患内膜癌的机会是不用替代治疗的3~4倍,危险性大小与雌激素剂量,特别是用药时间有关。用较高剂量雌激素大于者,患内膜癌的机会较不用者提高了10倍。

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Kurman等回顾性分析了1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刮宫标本,平均随访13.4年,其结果是:1%单纯增生发展为癌,3%复合增生发展为癌,8%非典型单纯增生发展为癌,29%非典型复合增生发展为癌,有非典型增生者,如手术切下子宫,有25%同时伴有分化较好的内膜癌。因此,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9.其他因素家族史,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高。

发病因素是否与种族不同有关尚无定论。子宫内膜癌在白人妇女中发病率较黑人妇女高。但黑人妇女患内膜癌者,其存活率低,病死率高。子宫内膜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在黑人妇女较白人妇女多见,而子宫内膜癌的这两个亚型常表现为低分化及临床晚期,因此预后差。其原因尚不明确,已知突变的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在黑人妇女明显高于白人妇女。以上就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原因,希望患者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5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

宫体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助放疗和化疗。手术范围及放疗、化疗的合理选择,直接取决于影响其预后的诸因素。

对腺瘤样增生或0期病变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对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龄患者,近年来已证明通过恢复排卵,使子宫内膜逆转为分泌期可使病变消失。但由于致病因素可能依然存在,故对这些妇女应进行定期随访。对于已超出生育年龄的腺瘤样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是首选疗法。

(1)手术治疗

目前已形成较为一致性意见,即大多数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能通过手术治愈。对于Ⅰa期G1癌可通过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治愈。

Ⅰ期低分化癌(G2和G3)以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并结合放疗的效果比单纯手术为好。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

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处理基本同宫颈癌,即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但现今报道的最佳结果乃是通过体外和腔内放射后行子宫切除的综合治疗。这可能由于宫体癌一般发展较缓慢,大多数病灶仍局限于子宫,即使可能转移至宫旁和盆腔淋巴结者,以术前放疗可望杀灭癌瘤,并能缩减宫体部癌瘤,随后即使手术不尽广泛亦能根治;另方面,宫体癌的多数患者已年过半百,许多是肥胖者,且有重要内科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使其不适宜更广泛子宫切除及区域淋巴结切除术,故术前结合放疗有其辅助效用。

(2)放射治疗

对于放疗的效果及应用方式等仍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对Ⅰ期Ⅰ级,无肌层侵犯,单纯手术即可。对于Ⅰ期低分化癌(Ⅱ、Ⅲ级),肌层侵犯>1/2,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Ⅱ期内膜癌,目前多采用术前腔内镭疗后再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及术后辅助体外照射。

治疗Ⅰ期内膜癌还须依据病理分化、肿瘤浸润肌层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腹腔脱落细胞是否阳性,从而考虑综合放射治疗为宜,以提高治愈率。

另外,单纯放疗或化疗结合多用于年老患者,有手术禁忌证者以及少数晚期病变伴多器官受累者或不能切除的肿瘤所致出血的姑息治疗。

晚期癌及复发癌的治疗:Ⅲ、Ⅳ期癌多不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目前一般采用放射治疗(腔内镭疗加体外照射)及化疗。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阴道穹窿部及隔。若为盆腔复发者,子宫切除术后未行放射的病人,此时应首先放疗,即包括全盆腔体外照射和阴道内置镭或铯治疗。

(3)激素和化学治疗

如前所述,孕激素能使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或萎缩性子宫内膜,从而可导致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腺瘤的萎缩、逆转。约1/3的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制剂有效,尤其对肺转移者效果最好,约35%患者有显著反应。但对盆腔内复发或持续存在的病灶效果不佳。

孕激素治疗的最大优点是不良反应小,特别是无一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不需住院治疗,但偶有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者,少数患者有轻度浮肿、血压升高、痤疮及孕腺疖肿等,但均能耐受,故患者乐于接受。肝功能障碍患者忌用。

孕激素治疗和其他细胞毒性抗癌药化疗一样视为姑息性而不是根治性的。目前最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17-羟基孕酮或已酸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最近报道,雌激素拮抗剂对原发肿瘤为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病变有效,或当孕激素治疗失败,应用此药有效。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子宫内膜癌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