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古代医贤是怎样看待今天癌症的

古代医贤是怎样看待今天癌症的

时间:2022-09-25 16:27:52

相关推荐

古代医贤是怎样看待今天癌症的

原创:图文|王剑辉

癌症,属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其种类也很多,而且自古就有。只不过是古今称法略有不同罢了。比如说,今天的乳腺癌就属古代"乳岩"的范畴;阴茎癌属"肾岩""蜡烛疳"范畴;肝癌属"痞块""坚积""大腹黄疸""肝积""积聚"的范畴;直肠癌属"肠风""脏毒""翻花痔"的范畴;淋巴癌属"恶核""寒痰作痛""疠串""石疽"的范畴;皮肤癌属"翻花疮""恶疮"的范畴;食道癌属"噎膈""噎食"的范畴;鼻咽癌属"鼻渊""失荣"的范畴……

既然古人已对今天的癌肿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他们对癌症的成因又有哪些看法呢?个人总结如下:

一,肝郁引发"体内乖戾生岩之气"。如乳腺癌、阴茎癌、恶性淋巴癌、甲状腺癌等的产生常与此有关

二,内湿误用温补。如肝癌

三,过食或长年嗜食猪头肉等动风生痰至秽至浊之物。如恶性淋巴癌、脑瘤等

四,温病将愈误服耗阴伤液汤剂;血热疮疹乱用辛温。易潜化为急痨(白血病或再障)

五,常吸秽浊不正之气,或常嗅奇花异香。易致控脑痧(鼻咽癌)

六,"常染他人相火,相火淫于血而生毒(清汪绂)",这机理与今天艾滋病的传播基本类似。

七,嗜食辛辣、炙煿厚味、酒、槟榔等味

八,古代封建体制及门派门规对女性的禁锢,故导致古代类乳腺癌、宫颈癌高发。

以上八点是我从古人的医案中总结摘取出来,有的看法似乎很模糊,但也不乏精辟处,接下来再来谈谈治法。

十余年来,读过民国之前的医案不下数百种,虽然近代孟河"马""巢"两大家的治癌案例有很多,但都是"勉立方以尽人事",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不能凭空去想像,而真正凿实可信的仅有两例,一例是明代孙一奎的,另一例是清代蒋宝素的,而从这二例成功验案也可看出,治癌如打仗用兵,从无成法,更不会落入今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红豆杉皮的俗套或流弊。而只要辨证施治得当,亦可立竿见影。蒋宝素那例"乳岩(类晚期乳腺癌)验案",刚开始任凭他用尽龟板、犀角等灵异类凉血消戾解毒,行气解郁类药,数月未见寸功,后蒋氏从子痈症悟出用"龙肝泻肝汤"加减而获奇效,这也正如费伯雄所言:世上从无神奇之法,而只有平淡之法;平淡至极,乃为神奇。癌症也不例外。

再来看看古人其它零星的治癌方法

一:明代民间流传较广的血灵芝、老牛口涎、生鹅血治噎食;蟹壳治乳岩;蓖麻子蛋、守宫蛋、斑蝥蛋治悪核;黄药子酒消瘿;槐蘑治阴中疮及五色带下等。这些今天仍有人在使用。

二:清代国手叶天士治乳岩:他首先提出"开怀怡养、药味缓图"为大旨,用药还是以橘叶、麦芽、土贝母、漏卢等舒肝散结为主。

三,清代名医余国佩治噎膈:始终以养阴润燥为主线,并提出"呕吐痰涎乃燥极似湿",颇有创见!

四:明末巜瘰疠秘书》治恶核疠串均循少阳为主线,始终以祛风散结,攻毒通下为主治

五:清初饶州程氏在治疗寒痰作痛(寒凝型癌块)上颇有创见,他们汤药上以祛风消痰,散结攻毒为主,又用外敷药逐一消散,内外兼施。

而值到清末湖南民间"瘤气方"的出现,这不仅开中医史上肿瘤专治方之先河,还为我们后人悄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用大毒虫类药,沿"辛温散寒,散结解凝,攻毒通下"主线,灵活施辨。这与后来天津名老中医孙秉严前辈的"破有瘀则不伤正,攻有毒则不中毒"的思路基本雷同!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拙见与看法。总之,中医抗癌之路漫漫,为什么五脏六腑,周身内外无处不能生癌,就唯独心脏可幸免,真正能领悟出此理,就将是一大进步!(,7月31日,王剑辉)

如果觉得《古代医贤是怎样看待今天癌症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