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天才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把孩子养废 最好的办法是望子成龙

天才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把孩子养废 最好的办法是望子成龙

时间:2023-11-09 12:55:34

相关推荐

天才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把孩子养废 最好的办法是望子成龙

这几天,14岁(一说16岁)女生岑某诺上了热搜,她自称一天创作2000首诗,300首词牌,除了宇宙超能量品牌创始人之外,还有许多头衔,网络上还可以搜到她的公开演讲的视频。

看到这里,自称热爱诗歌,十年还没有凑成一本诗集的我瞬间脸红了......

这妥妥地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还是一个来势汹汹,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巨浪”?

不过,网友们的小学数学是正儿八经的数学老师教的:一天24个小时,一共就1440分钟,2000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个“宇宙超能量”少女,引来网友群嘲一片......

打开她此前公开演讲的视频,身着一袭白衣的少女,没有这个年纪特有的纯真,浑身上下都透着社会.....被人称为“传销少女”,“感觉好油腻”。

许多人表示,看了岑某诺的演讲视频,只有满屏大写的尬。

网友摇头叹息:“又废一个!”

有网友发出疑问:“好奇家长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

“家长呢?”

在网友的千呼万唤之下,父亲岑某出来回应了。

岑某的回应,让网友秒懂“天才少女”是如何养成的了。

岑某说,女儿的写作能力都是真实的。

啥?日均作诗2000首的能力是真实的?这是哪个星球的超能力呢?

网友们戏称,李白杜甫无法安睡了,号称诗歌高产的乾隆皇帝不淡定了......

紧接着,岑父的说法更让人大跌眼镜,他说: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

一个在法院当书记员的朋友笑说:敢情我这么多年,干的就是诗人的活儿啊......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可以鉴定,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糊涂老爹。

教育问题,永远是父母的难题。自家的孩子明明很好,可是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瞬间就感觉不好了。

时代飞快进步,网络发达,时不时有“天才少年”出现在网络上,刺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们。

起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演变成不能让孩子输在胎教上......

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从来不吝啬,希望用快人一步的超前教育,深挖孩子潜能,从小设定孩子人设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

殊不知,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过度用力,往往成就的不是天才儿童的成功人生,而是将原本可以正常生活的孩子推向平庸,甚至变成问题少年。

网友们看了曾某诺的视频,纷纷叹息,这个16岁的孩子,还没长大,却已经开始衰老了。

近段时间,办公室里的两个宝妈为了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操碎了心。

宝妈温姐姐认真研究某公立幼儿园招生的条件,她想把孩子送进公立幼儿园。

“你怎么能把你家宝宝送公立幼儿园呢?”另一个宝妈杨姐姐说,“我去问过了,公立幼儿园什么也不教,就是光带孩子玩。”

“宝宝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我就是怕私立幼儿园教太多。”温姐姐有自己的想法。

“早点学拼音、学识字、学数学,以后上小学就不用这么辛苦啊。”

“可是我不想我的宝宝现在就这么辛苦啊。”

许多爸妈的想法和杨姐姐一样,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开足马力,一路向前冲,走向人生的巅峰。

然而,孩子的成长是自有其规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

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

“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拔苗助长违反植物生长规律,而超前教育则是违反孩子的成长规律的。

孩子长牙齿、学走路、学说话、看图画、识字、算术......都是生命内在的规律在支撑其成长。

爸爸妈妈们不必把起点看得太重,觉得比别人晚一点点、慢一点点,就好像输掉了孩子的整个人生。

生命自有蓬勃之力。让孩子遵从自然规律、生命的发展规律,父母适当作为,给予呵护,孩子自然能够有蓬勃的生长之力,完全有可能使他最终弯道超车。

影视剧中常有“抓周”这样的情节。

孩子周岁生日,摆上乱七八糟一大堆玩意儿,让孩子自个儿选,孩子选中什么,就内定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可劲儿造,把孩子往那条道路上拱。

教育孩子就像开采资源。急功近利的父母往往不顾成长规律,就过度开采孩子的潜能,这和过度开采资源一样,很快就会枯竭、干涸。

不适当的开采方式,会提前榨干孩子的潜能,那个人们熟知的“仲永”就是被父母过度开采的结果。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

朋友小金的儿子,喜欢喜欢捣鼓各种模型,捣鼓不明白的自己到图书馆、书店找专业的书看,甚至在网上向一些专业领域的大牛请教,玩得不亦乐乎。

此事被小金夫妻发现,夫妻俩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觉,走了好多关系把孩子送去某个专业学习模型的培训机构。

可让父母闹心的是,没过多久,这孩子连看模型一眼都不想看了。

过度教育,扼杀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孩子能力的获得、提升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加太多的油添太多的火,最终往往会适得其反。

杨振宁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深厚兴趣。身为数学家的父亲杨武之,并没有如发现宝藏般,给孩子太多高深的数学教育。

他说:慢慢来,不着急。

就这样,杨武之遵从生命成长的规律,让杨振宁不断发现数学的魅力,使他在探索中,产生深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好的激励。

杨振宁说:

“如果你做一件工作感到非常苦,那是不容易出成果的。”

孩子尤其如此。面对痛苦,他们会自觉关上潜能的大门,回归“正常人”的水平。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内心未知的欲望,激活孩子内在的生命本能,自然生长。

“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

电视剧《小欢喜》里,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董文洁教育儿子那段话,逻辑强大到让人无力反驳。

看了一下福布斯国内十大富豪,有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的马云,也有毕业于深圳大学的马化腾,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丁磊,也有高中毕业的顺丰创始人王卫......10人之中,3个毕业于985高校,1个毕业于国外高校,4个毕业于普通高校,2个没有上过大学。

每年考进重点大学的学子千千万,但不见得每个都能成为马化腾。

生命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个生命都充满无限的可能。

不管父母如何操心,从小为孩子打造一条“精英教育”的大道,最后都无法让孩子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父母期待孩子能够成为精英,但也要在心底里要接受一个事实:大多数孩子都会过平凡的一生。

毕竟,精英只是少数。

在部队,一个班长手底下带7-10个兵;

在派出所,一个所长手底下几十个普通的民警;

在公司,一个销售总监大概要带领几十上百个销售人员......

“我的孩子要成为精英,我的孩子要比我强。”将自己的想法加诸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是极自私的。

平凡活着就已经不容易,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北野武说:

“你不用鼓励你的孩子去当天才,天才,一百万人里面才有一个,真正的天才。”

大多数人,都是那一个之外的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平凡人的一员。

为人父母,不管怎样努力,你都无法保障孩子的一生。

教育无法,贵在得法。

所谓得法,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生来平凡”的事实,以爱浇灌,护其茁壮成长。

暑假来临,愿每个孩子放下沉重的学习负担,享受盛夏的灿烂。

如果觉得《天才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把孩子养废 最好的办法是望子成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