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中国臭氧技术网/臭氧技术/臭氧

中国臭氧技术网/臭氧技术/臭氧

时间:2018-06-14 01:14:29

相关推荐

中国臭氧技术网/臭氧技术/臭氧

中国臭氧技术发展历程

中国臭氧技术发展历程

关键词:臭氧技术 应用情况 发展历程

中国臭氧技术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应用领域不断

拓展,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峰。这是我国从事臭氧技术与应用研究的

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饮水思源,为了记住为我国臭氧行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专家、学者

,为了臭氧界同仁更详尽的了解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了激励我国新一代从事臭氧

行业人员能够开拓进取,我们撰写该篇文章,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解放前我国臭氧技术的应用情况

十九世纪初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也把一些臭氧技术产品带到了中国,在某些水处理

和空气杀菌等领域开始采用臭氧。

1928 年,英国人在天津建立“合记”蛋厂,开始利用臭氧对打蛋车间的空气进行消毒。

同年,由白俄工程师设计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中频臭氧发生器( 400Hz )并配备

中频发电机,在厦门南普陀自来水水厂处理饮用水,供来往外国轮船、补给饮用水。该臭氧发生

器为外管玻璃管,电极为铝合金。玻璃厚度仅 1mm ,加工 精密,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于 1938

年停止使用。

在此期间通过国外臭氧设备进入中国,中国的技术人员开始认识和使用臭氧,但对臭氧产

生技术及设备制造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二、六七十年代臭氧技术的状况

解放后的六十年代中末期,本溪轻化工研究所开始对臭氧发生技术和应用于腐植酸生产的

研究。上海轻工研究设计院对臭氧发生器及应用于洋茉莉醛生产,取代重铬酸钾氧化剂,降低环

境的污染,并在上海香料二厂投产。 1976年天津香料厂引进日本尼普臭氧发生单元,但电耗较

大,易击穿。

在此期间,中国的一些院校及科研单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和借鉴国外臭氧发生器的经

验成果,分别开展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对臭氧发生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研究的先河。

1973 年初,清华大学王占生,沈英鹏、张汉升等研制了卧式外置玻璃管系列臭氧发生器

,相继在北京顺义环保厂、广东肇庆电子研究所、校内设备仪器厂等单位投产。

1973 年,上海华东化工学院为解决将兴建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废水处理问题,在上海

市环保办、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上海市臭氧协作组,开展臭氧发生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主其中,华

东化工学院为组长单位,主要参加人:魏兴义、张大年、吴生等。成员单位:上海石化厂研究院

,参加人员有吴梁材、李士华、王雄等;上海轻工研究院参加人员付子龙;上海龙华刀具厂(上

海环保设备厂前身),参加人员有周为民、周新、许传;上海交通大学 管喜康;其它参与单位

还有上海玻璃厂、上海试剂五厂、上海香料二厂、上海第二印染厂、上市第二空压机厂、上海情

报所、上海自来水公司、南市水厂等单位。以上单位和人员经过分工,分别对臭氧发生单元介电

体、内涂层、变压器、脱水吸附剂、无油空压机、无热再生干燥机及臭氧在水中接触氧化塔等进

行研究,并在处理石油化工 厂废水、印染废水脱色、丙烯腈、腈纶生产废水、重油裂解废水、

饮用水的处理等应用研究。

1974 年,张汉升与二机部二院、石油部炼油设计院合作研制成功变压吸附无热再生干燥

器,臭氧系统的重要空气干燥处理设备达到设计、生产国产化水平。

1976 年 后,北京环保所马世豪、胡正操工程师,参照了美国 Tii 公司资料研究外管为

玻璃管介质,高压电极为不锈钢管的立式臭氧发生器,在北京玉渊潭环保厂投产并应用于包头自

来水厂饮用水处理等。

以上三各单位对臭氧发生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开拓性研究,是中国臭氧技术发展的基石

,技术成果相继在一些生产企业采用,在北京、上海、泰兴等地建立了中国第一批专业生产臭氧

发生器的企业。

上海环保设备厂在上海臭氧协作组小试和工业试验的基础上, 1978年由周为民负责具体

工作,生产出臭氧发生器系列产品,并研制成功 1-2kg/h 的工频臭氧发生器, 1979年9月和

1980年10月,由上海市科委、环保局组织进行测定,邀请清华大学等有关专家召开鉴定会。

泰兴环保厂李爱成于 1980 年左右开始生产臭氧发生器及高速搅拌臭氧吸收机,技术上得

到华东化工学院的支持,后又转让了清华大学技术同时生产两种类型的臭氧发生器技术,于80年

代初也生产出了1kg/h的工频臭氧发生器。

在其后的二十多年中,国内化工、香料、饮用水处理及废水处理所需求的国产大产量臭氧

发生器,基本上靠上海、泰兴两家环保设备厂来提供产品,为中国臭氧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

贡献。

197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管喜康老师与华东化工学院合作进行机械高压脉冲臭氧发生系统

的研究,空气源生产每公斤臭氧的电耗仅为 8 ~ 10kw·h ,该论文在日本高压电讨论会上受到

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79年12月由华东化工学院研究、上海环保设备厂制造车载式臭氧发生和废水、废气、饮

用水制备多功能系统,应用于系统废水处理、常用消毒剂解毒和战时饮用水供应(合作单位:海

军东海舰队、南京军区、防化研究院)。

三、八十年代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

(一) 八十年代我国在臭氧发生技术方面的研究

1980 年 9 月本溪轻化工研究所研制陶瓷介质材料臭氧发生单元。

河北邯郸 718 研究所、宁夏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发了“开式”臭氧发生器产品,应

用于蛋果蔬易腐食品防霉保鲜、食品加工杀菌净化等领域。

1981 年,李汉忠教授担任清华大学通力臭氧研究中心主任,与黄曼青、黄元生等人一起

,在原有工频臭氧发生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型的高频臭氧发生器,其中空气源 25g/h 高

频臭氧发生器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

1981 年开始,清华大学设备仪器厂李汉忠、黄曼青、王淑玲等先后与环境系、自动化系

合作组成研制小组,开发研制了板式高频逆变电源臭氧发生器系列产品,弥补了国家的高中频臭

氧技术空白。其中 CN87107561X 《脉冲型高频臭氧电源》是我国最早的臭氧技术发明专利,而

CN85200020 《双面放电叠层臭氧放电室》则是我国第一个臭氧技术专利。 3g/h~200g/h 系列板

式、管式高中频臭氧发生器产品分别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等奖项,在

导弹推进剂污 水处理,化学战剂解毒等项目和食品加工贮藏防霉保鲜等领域应用。此系列产品

通过技术转让、产品推广等扩散途径对臭氧技术行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82 年、 84 年,清华大学王占生,沈英鹏、张汉升等研制的 1kg/h 、 2kg/h 臭氧发生

器进行了部、省级产品鉴定。该系列产品应用于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废水处理、北京燕山石化饮用

水车间、东北等地多所医院污水处理等领域。其中 80 年代中期燕山石化水厂 5 × 1kg/h 臭氧

设备,利用臭氧— —活性炭工艺处理密云水库源水。至今仍在正常运行。这是当时使用国产臭

氧设备发生量最大的臭氧水厂,也是运行时间最长的臭氧水厂。

上海海医所丁南瑚与上海导航仪器厂合作研制板式臭氧发生器,并应用于海军舰艇日常用

水的消毒处理。

上海香料二厂在市臭氧协作支持下进行双水内冷中频臭氧发生单元的研究,中频电源由上

海长江电器厂研制,并应用于香料的生产。

早期的臭氧检测技术除国外已有的碘量法外,在八十年代,北京劳动环保研究所杨存金高

级工程师研制了半定量的靛蓝法检测管,山东滨州商检局的比色法,中科院环化所的库仑法,尤

其是北京气体分析仪器厂的紫外吸收法,使我国臭氧检测达到世界水平,而且得以实现在线检测

(二)八十年代我国在臭氧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

80 年代初上海环保厂为广州白云宾馆处理饮用水。南京炼油厂、上海周家渡自来水厂,

自制臭氧发生器在国内最早应用臭氧处理饮用水。

80 年 8 月- 81 年 3 月,武汉中南研究设计院王克强高工研究臭氧处理医院废水,并

在武汉职工医院建成处理站。

80 年华东化工学院研究医院废水杀菌、消毒,在苏州结核病医院应用。 82 ~ 83 年福

建永发铁路医院、南昌传染病医院、福州中医二院 福州妇幼保健院、石家庄市 13 家医院、矿

务局医院等全国几十家医院推广应用。

华东化工学院与上海环保厂在新华医院、上海和平保健院、手术室臭氧消毒、杀菌的研究

取得成果。在上海沪西电影院应用臭氧净化空气。上海食品公司南货批发部、大规模对干果类的

防霉保鲜应用。上海蛋品公司 龙 华蛋库鸡蛋保鲜应用研究。华东化工学院与烟台罐头厂、张裕

葡萄酒公司,对鲜果、葡萄的保鲜应用研究。

80 年代初,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环保厂设计臭氧 /UV 催化氧化技术设备与天水某单位合

作应用于导弹发射废水的处理。天津军事医学研究所也进行相关的研究。

1983 年 6 月,中国海军医学研究所秦思昌、周凤贤等人进行臭氧处理有机磷农药污染水

的试验,应用臭氧分别对含乐果、 1605 、敌敌畏三种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三种农药的去除率都在 90% 以上。

1986 年开始,清华大学原设备仪器厂在标准型高中频臭氧发生器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

开式”系列产品,在全国数十家大中型鸡蛋储藏单位做臭氧空库消毒、储藏防霉保鲜。

国防科工委研究所张志仁研究含硅废水处理。华东市政院邱填初进行臭氧处理毛纺废水研

究。在工业废水处理应用上,上海重型机器厂、煤气洗涤水催化臭氧化处理。三机部南昌飞机场

含氰废水处理应用。以及臭氧—紫外、臭氧—催化氧化、臭氧 —H2O2、臭氧 /Fenton 工艺处理

工业废水的研究工作。

早期介绍国外臭氧技术资料到我国的有:清华大学环境系译美国 R.G 赖斯与 A 澳泽尔合

编的技术文集, 1982 年出版《臭氧技术及应用手册》( 91 年中国建工出版社),清华大学环

境系刘存礼教授泽—苏联 M.A. 谢甫钦柯、 BB 利蒙诺夫合编的《臭氧化法水处理工艺学 》,

1987 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80 年代开始应用臭氧对矿泉水处理,全国相继有近千家矿泉水厂采用臭氧来杀菌消毒,

臭氧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和臭氧知识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上海、无锡展开全国臭氧处理矿泉水交流讨论会,盛况空前。

1984 年由北京环保所马世豪、清华大学沈英鹏等发起组织在北京温泉疗养院召开第一次

全国臭氧技术讨论会。 1986 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臭氧技术讨论会,并拟定成立全国臭

氧协会,挂靠国家环境工程协会,但未获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

1987 年华东化工学院徐春易教授参加第八届国际臭氧会议并担任分组主席,并发表了技

术论文。国内 参加者 还有哈建工的王宝贞教授(不知是否准确)。

四、九十年代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矿泉水、纯净水臭氧消毒技术的推广应用,医药行业采用臭氧进行空气杀

菌处理,以及小家用臭氧发生器的出现,对 以后 我国臭氧行业的 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

作用。

化工、香料、水处理、食品、医药等行业对臭氧认识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

前景被人们看好,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一些臭氧设备生产企业,随着生产臭氧设备的企业队伍不断

扩大,臭氧行业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采用嫩江水源生产生活区的饮用水,每年春夏交替季节出现水源水质

高浊现象, 1995 年通过水质化验检出 166 中有机物,其中四种为致癌物质。针对水质现状大

庆石化公司采用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处理水量 1500m 3 /h ,引进了法国 TRALIGAZ 公

司 3 台 3kg/h 臭氧发生器。处理前源水 COD 含量 3-6mg/L ,浊度 3-5 mg/L ,经臭氧活性炭

处理后, COD < 2.5mg/L ,浊度 <1NTU,水质明显提高。

自 90 年开始,昆明自来水公司与瑞士苏黎士供水局合作开展了滇池水深度处理的研究工

作,前后历时 4 年。 1995 年,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决定以滇池为主要水源的第五自来水厂和第

六自来水厂南分厂中引进臭氧——活性炭生物过滤深度处理工艺。 1997 年 5 月,深度处理工

艺在第六自来水厂南分厂投入运行,设备采用瑞士 OZONIA 公司生产 3 台 11kg/h 空气 源臭氧

发生器,日处理水量 100000m 3 /d 。这是我国自来水行业最早引进国外大型臭氧设备用于自来

水深度处理的企业之一,并在我国自来水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今后自来水采用臭氧—

—活性炭深度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日本株式会社尼可尼 1995 年在上海投资,成立上海尼可尼泵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尼可

尼气液混合泵,该泵适用与臭氧与水的混合,臭氧溶解效率高,为高浓度臭氧水的制取提供了可

靠装置。

1996 年清华大学通力臭氧研究中心李汉忠与黄曼青访问俄国莫斯科动力学院与全俄电工

研究院,了解了搪瓷放电体技术,回来后,李汉忠与卓维韩教授(前清华大学电机泵主任、高压

专家)合带研究生,研发了中国第一支应用臭氧合成的搪瓷管。

1997 年,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与清华大学通力臭氧研究中心合作,由孙广明、李汉忠、李

宝化、龚婉茹等人参与,进行臭氧对水产养殖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九十年代末,臭氧行业活动频繁踊跃, 97 年北京电子报社举办全国性臭氧技术研讨会,

98 年 4 月消毒学会举办臭氧消毒技术研讨会, 98 年 8 月清华大学通力臭氧技术开发中心与

《家用电器》杂志社等联合在济南举办为期五天的臭氧技术研讨班,此次会上 48 个单位和个人

联合发起成立行业技术交流协作组织——臭氧技术信息服务网,推举李汉忠等人筹办实施。信息

服务网 99 年开始工作,成立了理事会,发展网员近百个。编印国内外臭氧技术资料,为网员和

用户提供国内外信息,加强行业交流协作与规范自律。臭氧行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相互交流和

学习,李汉忠教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整个臭氧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年来各会员单位

在臭氧技术信息服务网的组织下,相互交流和学习,对中国臭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

用。

五、 2000 年以后臭氧技术的发展

(一)在臭氧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解放军第 309 医院王芳等人,研究蛋白胨对臭氧水杀菌作用影响,论证了水中有机物对

臭氧的消耗及降低了杀菌效果。

上海光辉臭氧开发研究所陈君胜在多年从事研究光电法产生臭氧的基础上,制造了光子臭

氧发生器,并进行了“光子臭氧”对真菌杀灭和水体脱色的试验。

镇江康尔、江苏成城、安丘奥宗麦克斯等企业,抓住我国制药行业 GMP 认证的机遇,开

发了中央空调“内置式”、“外置式”臭氧发生器,对制药车间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推动了臭

氧在我国制药行业的应用。

2000 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魏兴义、刘勇弟等,为解决江苏某化工厂的废水,进行了臭

氧化预处理提高代森锰锌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 2001 年,魏兴义、鲁军、刘勇弟等,为上海某

化工厂进行臭氧氧化法处理氰化亚铜废水的研究。

2001 年,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吕雪松、王兆霖、李洪钟等人进行臭氧在超细碳黑表面

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在流化床中利用臭氧在不同条件下对碳黑进行了表面改性的实验,经

臭氧处理的氧化碳黑的性质在许多方面都优于非氧化碳黑。

2001 年,青岛亿海良种鱼培育中心、锦州达莲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分别与青岛国林公司合

作,研究臭氧对水产养殖用海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分别采用了 500g/h 和 200g/h 的空气源臭

氧发生器。 2002 年青岛蓝科生物技术公司与青岛中通臭氧科技公司合作,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

研究。

年 5 月,青岛国林公司与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合作,从事臭氧预吹处理对奶制品

包装盒膜复合工艺效果的研究,经过半年多的小试和中试,于同年 12 月研制成功。 年 2

月,青岛国林公司专门研制的富氧源 1kg/h 臭氧发生器在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使用

,可保证臭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任意调整流量。这是我国首例臭氧应用于膜复合工艺的工程,为

我国臭氧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如果觉得《中国臭氧技术网/臭氧技术/臭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