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YOGA瑜伽(什么是瑜伽 如何练瑜伽)

YOGA瑜伽(什么是瑜伽 如何练瑜伽)

时间:2019-01-30 15:56:57

相关推荐

YOGA瑜伽(什么是瑜伽 如何练瑜伽)

“如同一个人通过学习字母表最终掌握所有的科学一样,通过系统的身体训练,瑜伽练习者可以认知真理,即:个体灵魂的本质与宇宙灵魂普遍存在的神性是一致的。”

常常有人问我,你不练艾扬格了吗?你现在练阿斯汤加?瑜伽是我们滋养灵魂的养份,就如食物是我们滋养身体的养份一样,你吃米饭,就不吃青菜了吗?你吃过西餐就不吃中餐了吗?好愚蠢的问题。而不幸的是很多练习者还象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自然归类。且乐此不疲。只要对我好的食物我都吃。每一个大师都是用自己的风格演绎瑜伽而已,你不可能成为他,你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瑜伽(Yoga) 这个词来自梵语词根yuj, 意为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也有结合或交融的意思。它是我们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真正结合。摩诃迪瓦·德赛(Mahadev Desai) 在《甘地谈薄伽梵歌》(Gita according to Gandhi) 一书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 “它(瑜伽) 意味着将身心灵的所有ヵ量与神结合; 它也意味着对人类的智力、大脑、情感、意志的规范;它还意味着内在宁静,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均衡地审视生活的所有方面。

瑜伽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印度圣哲帕坦伽利在他的经典著作<瑜伽经>中, 对瑜伽进行了系统梳理,这部经典著作包括185条简明扼要的箴言。在印度思想中,每件事物都渗透着至尊超灵(Paramatma, 即神),个体灵魂(Jivatma) 是其中的一部分。瑜伽的系统就在于教授人们如何把个体的灵魂与至尊超灵结合与相连,从而最终获得解脱(Moksa).那些遵从瑜伽修行道路的人被称做瑜伽师(Yogi或Yogin).

在瑜伽哲学最为权威的著作《薄伽梵歌》 (Bhagavad Gita) 的第六章中,施瑞· 奎师那(Sri Krishna) 在向阿朱那(Arjuna)解释瑜伽时, 称瑜伽的真意在于从痛苦和悲伤中解脱。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人的大脑,智力和自我(Ahamakara)得到控制,不再受缚于无休止的欲望,一切都安驻于内在的圣灵。这时,那人就成为了一名“瑜卡塔” (Yukta) -一与神融为一体的人。没有风的地方, 灯火不会闪动;同样, 一个能控制自己的大脑、智力和自我的瑜伽师已完全沉浸于他内在的神性中。当无休止的大脑、智力和自我通过瑜伽的修习而静止,瑜伽师通过他内在的神性恩赐找到了最终的圆满。于是他懂得了永恒的快乐,它超脱于那些苍白的感觉之外,这是理智所无法领会的。他遵守这种真实,从此毫不动摇。

他已经发现比其他所有事物都更为珍贵的珍宝。没有任何事物比它更重要。已经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悲伤,也不会为之所动。这就是瑜伽的真意一一从痛苦和悲伤中解脱。

正如一颗切割打磨得非常好的钻石有很多面,每个面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一样,瑜伽这个词也是如此, 每个面折射着不同的含义, 同时也揭示出了人类在赢得内心平静与喜悦的过程中的不同层面。《薄伽梵歌》中也给出了瑜伽一词的其他解释, 并着重提到业瑜伽(Karma Yoga)。书中说:“工作本身就是你的特权,成果则不是。永远不要让行动的成果作为你的目的;永远不要停止工作。抛弃所有的私心,以神的名义去工作。不要被成功或者失败所困扰。这种心态的平衡就叫做瑜伽。'瑜伽也被描述为在纷繁事务中所具有的工作智慧或生活艺术,一种和谐相处、适可而止的智慧。

'瑜伽不是为那些暴食的人所准备的, 也不是为那些禁食的人所准备的。它不是为那些贪睡的人准备的, 也不是为那些总是熬夜的人准备的。通过适度的饮食和休息,有规律地工作、协调地起居, 瑜伽能消除一切痛苦和悲伤。'

《加德奥义书》(Kathopanishad)中这样描述瑜伽:'当感官静止,大脑休憩,心智不再摇摆不定时,圣贤认为这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这种对感官和大脑的持久控制被称做'瑜伽'。那些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就从幻觉和假想中获得了解脱。

'在《瑜伽经》第一章的第二条箴言中,帕坦伽利把瑜伽描述为'chittavrttinirodhah'。这可以译为精神(chitta)的变化万千(vrtti) 受到了克制(nirodhah), 或者意识(chittta) 的飘忽不定(vtti)得到了控制(nirodhah).'契塔'“Chitta'这个词表示精神的整体, 包含了三大部分: (1) 精神(manas, 即个人的精神所拥有专注、选择和拒绝的能力),这是精神摇摆不定、优柔寡断的一面:(2) 智力或者说理智(buddi,即分辨事物的决定性状态);(3) 自我(ahamkara, 字面意思为'我'这一概念的制造者,

即'我知'的状态)。

“乌若提'(Vitti) 一词来源于梵语词根vrt,意思是转变、旋转、流逝。因此, 它指行动的进程、行为本身、存在方式、条件或者精神状态。瑜伽是使无休止的大脑获得平静的方法,以及将内在能量导向有益的渠道的方式。就像一条汹涌的河流通过大坝和运河的适当引导后,形成了一座大型的水库,抗洪防灾的同时, 又为工业提供充足的电力; 当大脑被控制后, 内心就像拥有了一个蓄满“平静'的水库,为人的灵性提升创造了充足的能量。

控制精神并非易事,正如在《薄伽梵歌》第六章中的一段对话中, 阿朱那问施瑞· 奎师那: '奎师那,你告诉我说,瑜伽是梵我(Brahman) 合一,两者原为一体。但精神却永不安宁、飘忽不定,如何才能持久体验梵我合一呢?精神是如此冲动、固执、强大和任性,像狂风一样难以驾驭。'施瑞·奎师那回答道:'毫无疑问,精神确实永不安宁而且很难控制。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Abhyasa)以及消除欲望(Vairagya), 就可以使精神得到训练。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精神的人将很难获得梵我合一的体验,但是一个自律的人,只要努力尝试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能量,则可以获得这一体验。'

以上是各经典关于瑜伽的描述,综合来说:瑜伽是关于感官和头脑控制的修行。

印度的瑜伽哲学,瑜伽就是瑜伽,它只是唤醒你的头脑,让你的生命从低级到更高的层次学科,所以瑜伽更多的是关于哲学和冥想,让你理解,明白,乃至开悟,体式只是一小部分,让瑜伽士保持身体平衡,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印度瑜伽大师有大肚子。现在,西方人造出的瑜伽概念是很多体式。强烈的体式。当然,我也欣赏体式练的好得到修行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练习方式,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瑜伽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在瑜伽体式之中应该是思想平静,更少的想法,你观察一下当你想法少了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就更加柔软了,人百分之七十的僵硬来自于头脑,百分之三十来自身体。我们在体式中找的是头脑的安静,而不是这块肌肉向前方,那个关节向着后方,当然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调整来达到舒适稳定。如你所知,瑜伽经2.46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经文:2.46 Sthira Sukham Asanam,或: 体位法应该是舒适和稳定的姿势。那么在你自己的体验中,老师喋喋不休的口令能给学生带来安静或舒适吗?

瑜伽的练习中食物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身体由食物堆积而来,往往我们忽略这方面,关于有很多说法,比如说动物被杀时候它会产生愤怒,恐惧,悲哀等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通过肉而进入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迷惑或僵硬者其他不好的结果。如果有一个人打你一巴掌你很可能还击,但是这荷尔蒙对你的伤害你却很难觉察。我们简单地说吧,吃简单的有活力的食物,非常容易消化,给你能量。肉类食物通常比植物难以消化,当你花很长时间消化食物的时候你是无法真正安静下来的。至少影响你高质量的练习。

选择合适自己得老师,持续不间断得练习,阅读经典,遵循Yama,Niyama,学习瑜伽得不二法门。

按八支来说我们首先要Yama 和Niyama,持戒和内制我们就能洁净我们的思想,当思想准备好了我们练习体式,当身体洁净了,我们练习呼吸法,当呼吸清洁后我们到制感(Pratyahara),我们去除感官的困扰后到专注(Dharana), 然后到更深的专注冥想(Dhyana), 最终三摩地。

如果觉得《YOGA瑜伽(什么是瑜伽 如何练瑜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