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内镜下切除 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癌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内镜下切除 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癌

时间:2019-03-28 03:36:45

相关推荐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内镜下切除 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癌

病例

患者男,67岁,早期食管癌,0-IIc型,21mm,鳞状细胞癌,pT1b(SM2)。

图1 (a)白光内镜显示浅红色凹陷病灶(0-IIc)。病变无明显不规则,但有较大颗粒。(b) 吸气时观察,粗大的区域导致病变中心食管壁曲度的变化。(c)NBI显示病灶为褐色区域,提示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d)ME-NBI显示在大颗粒区域,广泛观察到有B2型血管。(e)碘染色后显示病变为拒染区,粉色征阳性。

图2 在内镜超声(EUS)的表现中,肿瘤呈低回声区,挤压第三层而不变薄。

本病例,内镜显示在白光成像中有一个浅红色凹陷病灶(0-IIc),位于胸中段食管。NBI观察病变为褐色区域,提示为ESCC。病灶无明显不规则性,隆起超过1mm(0-I)或隆起型(0-III),提示为SM2浸润,但病灶内有较大颗粒,凹陷处有较厚颗粒。当吸气观察时,粗大的区域导致病变中心食管壁弯曲度的变化,表明它是病变的最深处。

虽然不能排除在最深的区域出现SM2的可能性,但根据白光内镜诊断浸润深度为MM/SM1。ME-NBI观察大颗粒区广泛可见B2型血管,而最深处未见B3型血管。放大内镜检查提示浸润深度为MM/SM1,尽管不能排除SM2,因为SM2中B3血管的出现率很低。EUS显示肿瘤呈低回声区,位于第3层,无变薄,显示肿瘤深度为MM/SM1,所以临床诊断为MM/SM1,并通过ESD治疗。

病理标本

图3 (a) ESD切除标本的复原图。红线表示鳞状细胞癌的范围,蓝线显示异型增生。(b、c)病理学上,大部分病灶局限在MM,但最深处浸润黏膜下层300μm,2mm(T1b-SM2,ly1,v0,HM0,VM0)范围内。

病理诊断为T1b-SM2、ly1、v0、HM0、VM0。大多数病变局限在MM中,但最深的部分被侵犯到黏膜下层。300μm仅在2mm的范围。推荐追加放化疗(CRT)或食管切除术。患者接受了CRT治疗,复查2年无复发。

讨论

食管鳞癌内镜下切除术(ER)根据浸润深度EP、LPM,MM, SM1, SM2和SM3 的淋巴结转移率分为0%, 0%, 8%, 11%, 30%,和61% [7]。EP、LPM是ER的绝对适应症,而食管鳞癌中MM/SM1浸润是食管癌的相对指征[2,8],标准治疗方案为食管切除术或CRT。

在我们医院,ER不仅用于临床诊断为EP/LPM的食管鳞癌,而且也用于MM/SM1的食管鳞癌。当病变的病理诊断没有淋巴血管侵犯、SM2浸润或垂直边缘阳性时,通常不需要追加额外的治疗。然而,当其中出现任何一个阳性时需进行追加食管切除术或CRT。近年来,EMR和ESD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原发病灶得以有效切除。尤其是,即使病变范围大或轻微浸润黏膜下层,ESD仍有显着高的R0切除率。

II期临床试验(JCOG9708)表明,与Ⅰ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相比,明确的CRT(D-CRT)是一个很好的治疗选择,揭示了D-CRT治疗后的总生存率[9]。然而,与手术相比,局部区域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仍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10].

最近报道了ER和CRT(ER-CRT)联合治疗T1食管鳞癌的疗效,并与D-CRT进行了比较。通过ESD治疗原发性病变,我们可以的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CRT。此外,尽管在D-CRT组有26%的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功能衰竭,但在ER-CRT组,没有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功能衰竭。因此,ER-CRT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优于D-CRT组[11]。我们认为ER-CRT是一种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作为鳞状细胞癌浸润的新选择。

Shimizu等人首次报道了少量病例行ER-CRT的良好预后[12]。多中心前瞻性二期试验(JCOG0508)亦有报道,认为ER-CRT治疗T1b食管鳞癌与手术疗效相当[13]。此外,与D-CRT相比,ER-CRT需要的RT剂量更低,降低了晚期毒性的风险。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纯属个人学习之用,欢迎交流)

如果觉得《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内镜下切除 放化疗治疗食管鳞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