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读片时间】第0411期: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

【读片时间】第0411期: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

时间:2018-10-03 05:01:11

相关推荐

【读片时间】第0411期: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

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资料】

女性,50岁。左上腹胀痛不适2月余,发现肿块1月余。CT及B型超声提示左腹膜后实性占位。

图1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

A

B

C

D

E

F

【影像学检查】

A.B.CT平扫示胰腺与肾脏之间见巨大软组织肿块,邻近结构受压明显,边界尚清晰,密度不均匀,可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区;

C?F.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实性部分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其内液化和坏死区无强化

【最后诊断】

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术后病理)。

【诊断要点】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是一类能够将胺的則体摄取,通过脱羧作用,从而合成和分泌胺及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最多见于胃肠道,腹膜后少见。病理上分为类癌、不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要进行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CK)、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等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发现神经内分泌颗粒(NSG)。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对于有功能的NEC,首先需要控制因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相关类癌综合征。

1.临床表现:临床上分有功能性及无功能性NEC。有功能性NEC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症状,无功能性NEC即使有激素或多肽增高,也不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2.CT表现:

1)无特异性,表现为相应区域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多不均,其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

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实性部分强化显著,坏死区无强化。

3. MRI表现T1WI为均匀或混杂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

4.B型超声:为边界清楚、低到中度回声的肿块,部分病灶内伴强回声斑点。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定位:表现为胰腺与肾脏之间见巨大软组织肿块,邻近胰腺及肾脏受压明显,但分界尚清晰,故定位在腹膜后。

2.定性:本病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伴有明显液化、坏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无特征性,但应考虑有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

鉴别诊断:

1.异位嗜铬细胞瘤:起源于神经节细胞,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儿茶酚胺分泌功能,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

2.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脊柱旁、肾脏内侧。神经鞘瘤囊变多见,增强扫描常呈不均匀强化;神经纤维瘤为实性肿瘤,轻度强化,囊变少见。节神经细胞瘤瘤体边缘清晰,密度低,常呈轻度强化。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与椎管关系密切,可在脊柱内外呈哑铃状生长。

3.脂肪肉瘤:为腹膜后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肿瘤多有包膜,变现为圆形、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就诊时通常直径约10 cm。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因其含有脂肪成分,容易诊断,分化差者需要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鉴别困难。

4.平滑肌肉瘤:约占腹膜后原发肿瘤的5%,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状或分叶状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多位于左上腹膜后及右侧盆底,囊变较常见,增强扫描周边及内部不均匀强化。

5.转移瘤: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胰腺、胆囊等的恶性肿瘤常引起腹膜后转移,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椎体骨质破坏等,结合临床原发肿瘤病史可做出诊断。

如果觉得《【读片时间】第0411期: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