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原发性胃疣状癌

原发性胃疣状癌

时间:2019-06-12 14:13:38

相关推荐

原发性胃疣状癌

前言: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SCC)Primary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是一种罕见的胃癌亚型。鉴于胃内为腺上皮,故其发病机制仍有争议,有几种假设学说。

疣状癌(VC)Verrucous carcinoma 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变种,其特征是具有外生乳头状结构,边界明显,细胞异型性小,转移潜能低,预后良好。VC最常见于口腔,仅有少数病例发生于食管。

病例简介:

患者为一78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曾有子宫平滑肌瘤和阑尾炎手术史。不吸烟,稍有饮酒。无肿瘤家族史。体检无异常,包括肿瘤标志物在内的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胃镜所见:于胃体上部后壁可见一2~3cm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型病变:

a.胃镜检查提示胃体上部后壁有一乳头状息肉样病变(红色箭头)。

b.lugol碘溶液染色后可见扁平鳞状上皮位于穹窿大弯处(黄色箭头)和贲门后壁(绿色箭头)。前者(黄色箭头)与息肉样病变及食管鳞状上皮均不相连。

c.后者(绿色箭头)也与息肉样隆起病变区分离,但与食管鳞状上皮相延续。

d.为所有所见病变的示意图

内镜治疗后标本:病灶大小为25×25 mm,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呈褐色

病理所见:

a.低倍大体图示:病变呈粗糙的乳突状结构,上皮细胞突起呈球状延伸

b.低倍镜下:病变呈增厚的高分化鳞状上皮

c.高倍镜下:核的异型性很小

d.间质界面平滑,但有少量实巢浸润。

e.病变周围粘膜大部呈肠化状态

后续进行了免疫组化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指标均为阴性,其中包括:抗HPV抗体、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型,59,66)和低风险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和11型)等,均为阴性。这些发现表明此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无关。

讨论: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的病例报道不足100例。其发病率范围从0.04%到0.7%。根据Towakabayashi等人对日本56例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的回顾,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4.7±1.7岁(29-81岁),男女比例为44:12。最常见的部位是胃的上三分之一(57%),最常见类型是Type2型(43%)。在50%以上的病例中,侵袭深度为T4a(14%)或T4b(45%),手术治愈率低。

鉴于胃粘膜本身不存在鳞状上皮,原发性胃癌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目前有三个主要理论包括:(1)原发性腺癌的鳞状分化;(2)源于化生鳞状上皮或异位鳞状上皮;(3)源于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此病例特点均无法以三个理论做周全解释,故作者团队认为此报道为第一例原发性胃VC,鉴于其机制不明,以后有必要针对胃鳞癌的发病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果觉得《原发性胃疣状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