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由癌症联想到的保健 修行 治疗...

由癌症联想到的保健 修行 治疗...

时间:2020-03-03 00:49:26

相关推荐

由癌症联想到的保健 修行 治疗...

近些年,亲人、朋友、同事、网友、书里,了解到不少癌症病人。能聊的聊了,能问的问了,能看的看了,能读的读了。目前为止,仍旧缺乏第一手资料,所有的认知全部来自二手、和道听途说的三手、四手、多手信息。

我第一个接触的癌症病人是我公公,六十出头,肾上癌症,年检例行时发现的,当时还没有症状。手术、化疗、药物...折腾了一年半,走了。我公公做事认真严谨,退休以后写诗、练字、听讲座、办讲座,似乎过得很充实。他从小就被人称为“药罐子”,40岁时开始高血压,更是天天不离药。公公59岁那年来美探亲,和我们一起住了几个月。他喜欢品茶,从不吸烟喝酒。喜欢吃米饭红烧肉,但不怎么吃蔬菜水果。一次他到厨房拿水吃药,细数给我看他手里的药片,包括各种维生素,每天早晚,大大小小十几粒,中午7、8粒。

第二个是马大的留学生,我没有见过,但知道非常年轻,三十几岁,俩娃才3岁、5岁。抱孩子的时候突然胸口痛,检查发现是骨癌,治疗了约一年左右,走了。

在美第一份工作的公司同事,三十多岁,淋巴癌,我知道是,他已经治疗结束5年了,状况很稳定。为人非常朴实、和善,做事认真、积极,在公司里组织一支软棒球队。

换工作后的直接老板,不到三十岁,也是淋巴癌。我见到他时也已经治疗结束2、3年了,状况很稳定。人长得清秀帅气,脾气相当随和,对我们这几个下属完全放手。后来结婚生女,正常生活。他当年告诉我,淋巴癌的治疗和控制效果非常稳定,和我的猜测正好相反。

《The Last Lecture》作者,大学教授,从46岁发现胰腺癌到去世,将近两年。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全力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方案,求生欲极强。

《When Breath Becomes Air》的作者,脑神经外科住院医,也是乐观、向上,进取心极强的人,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照顾自己,饮食、休息极为不健康、不规律。36岁时发现肺癌,积极配合医生。第一个疗程结束,病情稍稍稳定就又去做手术。后来肺癌复发,只做了两次化疗就放弃了。从最初发现到去世,历时一年10个月。

一个朋友,家里几个人得癌症去世。40出头,乳腺癌早期,手术后轻微药物辅助。心态转变巨大,珍惜当下,快乐每一天。已经几年了,一直挺稳定。

一个网友,心态修行超好,在我心目中,应该是长命百岁、最后会无疾而终的状态。当我得知网友得了癌症,非常不理解。询问过后得知,网友的父母都在医院里工作,洁癖,消毒水家庭必备,两个人都是癌症去世的。网友说自己也是洁癖,而且由于工作原因,每天睡3-5个小时,还经常熬夜。

信息时代,可以得知很多癌症病人的例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态都有,实在很难总结出什么确凿的理念。而且毕竟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什么都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局限性。不过即使如此,我的极端自保天性促使我思考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咱改变不了基因,但可以改变心态和生活习惯分享一下我目前持有的一些保健观念 ,当然,只是个人体会,而且也还在不断地修正当中。

推荐两个文学城网友写的系列:癌和癌细胞系列不知道博主"越王"是做什么的,但他对癌细胞生成的表述非常具体,而且浅显易懂,言语幽默风趣,我很喜欢:/myblog/63039/110829.html癌症日记01-08

最近又看到"二哥的形而上"这个系列的第8篇,顺带读了前面的。作者涉及了心理准备、后事处理、积极乐观配合医务治疗...信息非常全面。这是作者博客,里面可以找到所有的分享:/myblog/73729/all.html

养身、养心是一对儿,肉体上的健身、防病、治病,和精神上的认知和心态密不可分。

我相信进化论,我觉得人类和猩猩是近亲,如果我们的生活习性和猩猩群类似,应该不会太离谱吧。

我也信神,相信神会照看这个世界。作为人,我没有必要过多地忧虑未来。而且以我自己的能力,忧虑未来也改变不了什么,还是多花些精力来管理自己吧。

下面这些条条框框是我目前相信并追求的理想状态,不仅是为了预防癌症,更是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当然,我自己也没有全部做到,偷懒、馋嘴、或内心软弱也是常事儿,毕竟我也只是一介凡人。

这里我也得必须澄清一下:即使是全都做到,也不一定就不得癌症。目前的生物科学对人体的认知依然非常有限,而宗教、灵修等精神境界的认知又被科学界打压,我们到底走向哪里,谁也说不准。我这里的很多认知,很可能也就是些自我安慰。不过自我安慰也好,至少能有个好的心态。

保证睡眠时间

看看猩猩的作息时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现代人,除了退休以后,做到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也不要紧,尽量保证一天两倒。对于中午不能倒的人来说,抽空闭目养神,做做短暂的冥想放松。成年人,至少保证7个小时睡眠。这个我没做到,经常睡~6个小时,看了太多的手机。

晚上尽量早睡,不熬夜。“11点以后睡觉不要脸!12点以后睡觉不要命!”这里的“不要脸”指的是对皮肤美容不好啊!

证休息质量

躺在床上,从头到脚,全身肌肉放松,包括额头的肌肉。

心存感恩,劳作了一天,终于可以躺在遮风避雨、温暖舒适的床上休息了。无需胡思乱想,好好享受当下,明天的事明天做。这个我做得不错。

少用各种化学产品

晚上刷牙洗脸,早晨可以全免。洗澡不用太勤,一周2~3次即可,即节能,又省水。

很多人已经不再用洗头水了,我试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太油,便将洗头水稀释10~20倍再用,而且用量很少。如果实在需要用护发素,尽量少接触头皮。

我从来不用任何皮肤清洁品,洗碗液也是稀释以后再用,而且尽量少用。其他各类清洁消毒的液体、固体,偶尔一周、一月用用也没什么,只要不是天天喷洒就好了。

饮食健康

我倾向大量的蔬菜,配以水果、坚果,尽量生食。坚果的摄入量不宜太少,大脑需要好的油脂。保证素食摄入量的前提下,不排除鸡蛋、鱼虾、肉类,毕竟煮熟以后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也容易消化,只要别太过分肉食就好。我们的近亲是猩猩,消化系统和食肉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荤素搭配,如果从所提供的热量上来衡量,我目前主张1:7,一份荤,七份素。不吃冰冷或过热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加工产品,减少防腐剂等化学东西。吃新鲜的,可以自己种菜。当地农场的产品相对来说也比较新鲜,支持当地经济,减少运输成本。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这可能比吃什么更重要。当然,偶尔聚餐放肆一下也是可以原谅的啊!

衣装鞋帽温暖舒适

我从小怕冷,美丽冻人从来不是我的菜。记得在什么地方看过,当人觉得冷时,身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所以我一直心安理得地温暖穿戴。

我的脚长得肥厚,年轻时虽然想要美美,但也很少穿高跟鞋,因为买不到能穿的号码和型号。最近看到一个同龄朋友因年轻时穿高跟鞋,前脚掌过度挤压,使得一个脚趾失去知觉、肿胀、变形。下周一手术,然后是恢复期,听起来都觉得痛,吓得我更安于舒适了。

现在人过半百,天近黄昏,衣着上更不会太过约束自己了。

适度的锻炼

继续看猩猩的日常生活,觅食、玩耍、午休,遇到危险时短暂地奔跑......每天都在活动,与现代人的久坐、或长时间低头刷屏截然不同。我懒,怕累,一向不喜欢大强度体育训练,比较崇尚猩猩的锻炼方式。

我觉得做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保持身材和体重的稳定,无需太过追求健身指标。大多数文章建议一周3~4次锻炼,一次30~40分钟。

我目前的锻炼基本上是做饭、洗碗、扫地、擦桌子,外加养花、种菜、斩草、施肥、搂树叶和修剪树枝...需要增加短时间奔跑。不过有个网友说,像我这么健康的饮食,不需要专门的大强度的“运动”锻炼,日常经常活动就好。保持有正常的,或者正常范围内偏低的体重,可以尽可能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建议每坐半个小时就起来活动5分钟。(这些话我爱听

人际关系和谐

猩猩是群居动物,原始人类也是群居生活,其实现在的非洲仍然有村落过着类似的群居生活。150左右的人(据说这是不需要政权管理的最大数目,黑猩猩也可以这么大的群),住在8幢圆土房里,没有家庭单元。孩子们并不和父母在一起,而是由村里特定的阿姨、奶奶们照顾。

《Outliers》一开篇也有个例子:宾州的一个意大利移民村落,生活方式比较接近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几代同堂,经常坐在院门口聊天。村民们关系和睦融洽,生活上相互帮助,全村没有一个人领政府救济。引起专家们注意他们的是--医生统计数据发现村里的人心脏病发生率比一般美国人低3倍。

我目前还没能实现群居,但努力培养和维护家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适当参加、并组织社区团队活动,尽量多与外人接触,丰富日常生活。

《Reconstructing Amelia》里面有一个提醒:人,最少要有一个发泄郁闷和不满的出口。“家丑不可外扬”,有了不开心的事不肯讲,或没有人可以倾听,时间久了,很容易抑郁成疾。

有一个兴趣或爱好,也可以成为倾诉出口。这个爱好能让人忘掉一切。比如,园艺、画画、手工,几个小时过的很快,没人打扰,没有手机的响声。推荐这篇:亲人要生-改善人际关系

生活简单,环境整洁

来美国二十多年了,从最初的几十平米住两家,到现在几百平米住4个人还摆得满满,有时都下不去脚,有时难免心烦意乱。

前两年看书,《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不禁反思,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我们活着到底需要什么?想要多少?

接老妈过来一起住,她当时老年痴呆,让我对这个病症也有所思考,以后会单独写一篇,现在只说说结论:物质生活要尽量精简,收集太多东西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这方面我做得远远不够。穷苦孩子出身,觉得什么都有用,稍有浪费就有犯罪感,我妈妈也是这样的。

接受现实,享受当下

这个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理念。现代文明人太过追求享受和所谓的成就,好像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豪、职位不够高,就有见人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压力骤然而生。到底是“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估算自己的能力,掂量着来吧!

如何接受现实,我借用霍金的一句话:"When one"s expectations are reduced to zero, one really appreciates everything one does have."--当我们把期望值降低为零时,才会真正欣赏、感激自己的拥有。

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我能想起这点,进而反省自己,永远是100%的准确率,肯定是用了自己的期望值来衡量眼前的结果。砥砺前行,不容易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不跟命争。以自己的能力,我能够想到的、可以努力去做的也就是这些,其余的还是让神、以及大自然的规律来掌管吧!

癌症病人的治疗对于已经发现有癌症的病人,我的体会是:年轻人,体能强,癌症发展速度快,需要货比三家,听听不同的治疗建议,衡量利弊选择后,尽量配合医生治疗,调整饮食和休息的平衡,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年纪大的人,一般70岁以后,尤其是身体本身就弱的人,尽量采用保守疗法。顺着老人的生活需求,吃点、喝点、玩点、乐点。老人开心了,抵抗能力强,癌症可能发展会更缓慢,至少可以少受很多罪。当然,老人如果想要积极治疗,也不该拦着啊!

网友更正:一部分癌症,如乳癌、前列腺癌,与激素有关,的确是老年人发展慢。但是肠癌和肺癌等,与身体器官功能相关的癌症,老年人发展得比年轻人快。大家酌情考虑。

但对我自己来说,即使是年纪大的时候得了发展快的疾病,我还是会选择保守疗法,早点解脱也没什么不好的。

底回国,在飞机上和一个在Yale医学院做癌症药物研发的人坐邻座,有机会聊了一会儿。他说,一旦在人身体上观察到癌变肿瘤,癌细胞其实已经是到处都有了,只是那些癌细胞的分裂缓慢,还没有产生什么症状。他们在实验室里培养癌细胞,分裂快的癌细胞一个晚上就长满了培养皿,而慢的很长时间也没增加多少。

癌细胞由缓慢分裂发展成为迅速生长,他们称之为癌细胞激活。他当时说,活检、手术、化疗、放疗...等等这些检查和治疗都有可能会激活癌细胞。所谓癌症转移,就是身体里面其余部位的癌细胞被激活了。我觉得劳累、饮食不均衡的生活,以及烦恼、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肯定也是激活的帮凶。

他还说,对于单一种类的癌细胞,他们容易研究出药物来抑制,但癌细胞种类太多了,而且还在一直不停的有新的种类产生,再加上药物研发周期长、费用高,药厂总希望能将几种抗癌药物融合在一起,来制造“万能神药”。但综合了以后,每种的单一药效就会降低,他作为研发人员,也是很纠结、无奈。

我在别的文章里也看到过,其实年过40,基本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不知道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有多高,但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谨慎防范没啥不好的。前面描述的各条养生原则的反面都容易激活癌细胞。但如果我们能够尽量遵循这些原则,积极乐观、健康生活,不纠结、不烦恼,癌细胞就不容易被激活,我们可能可以生活很久的。

能否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需要接受自己的病情。而接受病情的前提条件是“不怕死”。

出生入死,人,一出生就往死的方向走,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猜测是有了私有制以后),人类的贪婪欲望被诱惑出来,从收集食品、器皿,到积累土地、钱财,进而收藏珠宝、艺术,以致更甚追求长生不老,延长寿命,无休无止。

很多年以前,我在妈妈订阅的健康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医生,得知自己生了癌症以后,卷了铺盖,从工作的医院离开,回老家等死。很多同事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消极,他回答说:“人类就是地球的癌细胞.....”醍醐灌顶,我服了他。

几年前又见到另一个观点,说癌症或其它慢性终结性疾病其实是比较适当的死法,因为它给病人相当长的时间来调整心态,安排后事。我想想,也觉得满有道理。据说有人在濒危时刻,灵命成长会有巨大的飞跃。趁清醒时处理好家产,免得以后鸡飞狗跳,死后都不得安宁。

说这些话,不是说“人该死”,而是希望大家多思考一下,人到底该怎么活?

借用《道德经》里的两句话: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正是因为他无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想要积极有效的治疗,就得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想要活得更久,也同样需要接受死亡,不能害怕死亡。若是死亡真的来临了,也要坦然接受,反正人人都得死,早晚的事儿。

仔细想想,到底是活着痛苦?还是死了痛苦?读书推荐:《Being Mortal》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可取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96年来美,全职码工,全职俩娃妈:女儿2002年出生,儿子出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分享生活的点滴体会。有兴趣关注我的微信号,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每个娃都不一样!加好友,可以单独细聊哦!

如果觉得《由癌症联想到的保健 修行 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