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软下疳的发病原理

软下疳的发病原理

时间:2019-09-12 15:47:37

相关推荐

软下疳的发病原理

软下疳是如何发病的?软下疳的发病原理是什么?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1软下疳的发病原理

机体感染杜克雷嗜血杆菌后,主要靠多形核白细胞参与清除软下疳局部细菌。别的免疫途径是否参与杀灭细菌作用尚不清楚,如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补体是否参与了杀灭血清中的杜克雷嗜血杆菌,这个过程可能主要是抗体依赖性的。补体起到增强抗体的作用。细菌对反应的敏感由脂多糖的组成决定。

临床确诊为软下疳时,杜克雷菌抗原免疫印迹吸附试验可以检测到血清IgG、IgM抗体增多。通过血清抗体试验表明存在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用杜克雷菌作兔皮内感染实验可引起很强的抗体反应,其抗体合成的经过与其他细胞感染相同,而人类产生抗体反应的过程比动物的多。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存在有可识别的重要共同抗原。在感染的某一时期存在可识别的共同抗原及个体相关抗原。总之杜克雷菌的免疫应答对宿主本身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因为人类可以重复感染。很明显不存在完全保护性免疫。

2中西医对软下疳病因的认识

中西医对软下疳病因的认识

软下疳的病因有:

1、西医病因病理软下疳是由克雷氏杆菌引起,克雷氏杆菌届于嗜血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呈椭圆形、长1-5um.宽o.2um无鞭毛,无芽胞,呈链锁状排列亦称链杆菌。可存在于细胞外或细胞内。该菌往往存在于患处的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中,通过性交直接传染、引起生殖器溃疡,偶可通过污染的床单、衣物间接传染。

2、传统疗法病因病机摄生不慎,或不能沽身自爱,沾染娼家秽毒,毒邪循经,郁滞于肝、肾两经。影响督、任、带三脉,肝经湿热下注,遂发不病。邪毒蕴结,留滞不去、郁于少腹之下、缝间结毒而生横痃。

知道了软下疳的病因有哪些后。专家补充:通过研究发现,杜克雷嗜血杆菌是软下疳的病原体,当通过不洁的性接触,常可令杜克雷嗜血杆菌可通过皮肤粘膜的微小破损由淋巴管进入腹股沟淋巴结。且侵入人体的杜克雷嗜血杆菌能抵御白细胞的吞噬、杀伤及补体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这是得软下疳的原因是什么的真正原因。

3中医解析软下疳的病因

引起软下疳的病因如下:

1、阴虚火炽

淫毒伤及阴液致阴虚火旺,疮形干陷,久治不愈。因此,中医认为阴虚火炽是软下疳后期的主要病因,治疗阴虚火炽引发的软下疳,就需要滋阴生津,清热解毒。

2、湿热下注

湿热之邪下注肝经,肝经绕阴器,湿热久稽,必致阴部气血失和,发生溃疡等疳疮。中医针对软下疳的不同症状,认为,湿热下注是软下疳的一大病因。治疗由湿热下注引起的软下疳,关键是要清热、利湿、解毒。

3、毒热内蕴

淫毒侵入与体内邪热相结合,则易发生疮疡、肿痛,毒热内蕴,与气血相搏,则可溃烂成脓。中医认为毒热内蕴是软下疳的另一大病因,要治疗由毒热内蕴引发的软下疳,关键是要泻火解毒。

4软下疳的病因及特征

软下疳是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属“ 经典”的性病之一。以生殖器部位发生疼痛性溃疡,并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在“经典”性病中,软下疳的发病率仅次于梅毒和淋病而居第三,故又称第三性病。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直接接触开放性性器官破损处的分泌物和横痃的脓汁亦可传染。性关系混乱和不洁性交有利于本病的传播,与无症状隐性感染的妇女性交也可传染。

软下疳的病因

软下疳的病因1、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经性交传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生多发性、疼痛性阴部溃疡,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脓及破溃为特征。

软下疳的病因2、软下疳的致病菌是杜克雷嗜血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呈短棒状,两端钝圆,长约1.5~2um,宽0.2um,呈纵行排列故又称链杆菌,可平行排列呈数排或呈鱼群状。多数存在于细胞外,少数见于细胞内呈团状排列。对热耐受力差,在65℃时可很快死亡,但耐寒性强,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生存。

软下疳的溃疡有以下特征

1、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比较浅表,边缘不整齐,可呈锯齿状。

2、边缘呈潜蚀性,周围有炎性红晕。

3、溃疡底部为坏死性,覆以浅黄白色脂样苔或混有脓性分泌物,强剥之,可见溃疡基底为不整齐的血管丰富的肉芽肿性组织,易出血且疼痛。

4、单个溃疡的大小为1~20毫米不等。

5、触之,溃疡基底柔软且有触痛,一般疼痛较剧。

5全面认识软下疳的病因及症状

软下疳的病因:

病原体是杜克雷嗜血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呈球杆状,多在细胞外,呈链状排列。就目前所知,只有通过性接触在人群中传播。本病患者偶尔可通过自身接种引起生殖器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感染后人体没有完全保护性免疫,因而可以出现重复感染。

软下疳的鉴别:

须鉴别的疾病有生殖器疤疹(HSV培养、Tzanck涂片)、梅毒硬下疳(暗视野显微镜查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软下疳的涂片检查:

从溃疡底部式边缘深处取材,用革兰染色(亦可用其他染色,如姬姆萨、瑞特或Pappel]hdm-SaathM染色),可查到杜克雷嗜血杆菌。因为不容易看到典型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往往与其他苹兰阴性菌混淆,有时导致结果判断错误。从腹股沟淋巴结处取材较为可靠。细菌培养:从溃疡或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处取材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GCHGS或MHHb)可培养出杜克雷嗜血杆菌。对阳性结果还应作生化鉴定。培养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根据。

软下疳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3天-lO天,大多数3d-5d。没有前驱症状。

2.痛性溃疡:

初发皮损为疼痛性红色丘疹,周边绕红晕。24h-48h内变成脓疤,破溃后形成较深的溃疡。溃疡边缘不整,界线清楚,触之软。溃疡基底可见灰白或黄色的坏死脓性渗出物,基底部脆的肉芽组织轻擦即可出血。一半男性患者的溃疡为单发,女性常为多发。溃疡疼痛剧烈,尤其是在男性。

3.好发部位:

主要在性接触的部位。最性多见于包皮内,包皮系带和冠状沟。龟头、阴茎较少见。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口、阴各系带。子宫颈、尿道内、会阴较少见。生殖器外可见于肛门、口腔、手指和女性乳房等处。

4.淋巴结炎(软下疳横疙):

约有50%-60%病人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炎,单侧或双侧,有压痛。表面皮肤红肿。肿大的淋巴结可化脓破溃,流出奶油样粘调的脓液。女性淋巴结炎少见。

如果觉得《软下疳的发病原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