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性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如何?

性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如何?

时间:2024-04-01 11:40:00

相关推荐

性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如何?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而性经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联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女性长期接触雌激素可能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而性经是雌激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长期接触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增生,从而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此外,女性月经周期越多、停经年龄越晚,也与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关。虽然性经与子宫内膜癌间的确切关系仍存在争议,但性经可能会影响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对于女性来说,保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注意控制雌激素水平可能对预防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那么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因素有哪些呢?子宫内膜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子宫内膜癌与性经难有关吗

一般而言,子宫内膜癌在国内外均属于停经后妇女较常见的癌症,它的常见症状为停经后出血;若发生在年轻妇女,其症状就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形同乱经。发病年龄以50至60岁占多数,但亦有四分之一患者会发生于停经前,其中更有百分之五的病人是发生在40岁以前,甚至发生在未曾有过性经验的少年身上。

子宫内膜癌与性经验无关

在传统印象里,子宫内膜癌是已婚妇女的专利,然而,子宫内膜癌虽好发于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未曾生育者以及长期不排卵者皆是高危险族群,但与有无性经验,并无关联。

国内未婚年轻女性在此方面观念仍旧保守,总是不好意思内诊让医师施行,而偏远地区民众也过于保守拒绝筛检,以致临床发现时患者的癌细胞已扩散。其实妇科门诊检查随时会有一名护理人员在旁照料,患者无须担心,加上检查过程迅速、方便,可做为妇女保健重要的指标。

定期做妇科检查预防子宫内膜癌

一般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会有不正常的抹片异常。因此,一旦抹片异常,但子宫颈并无明显的病灶,可先利用超音波侦测子宫内膜厚度,有需要时可利用子宫扩刮术经由阴道采取少数子宫颈与子宫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准确度可达9成5以上。

子宫内膜癌不像子宫颈癌有一套理想且有效的筛检方式,但对于高危险群的妇女,肥胖的停经妇女、家族史有子宫内膜癌、乳癌、肠癌及卵巢癌的妇女、停经较晚、停经前有明显的不排卵周期者与有任何不正常出血的现象,都应至院检查与定期的做妇科检查,以保健康。

2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盘腔检查,子宫变软增大,盘腔转移者可 触极 肿块和结节。

2。晚期有腰骶部疼痛,向大腿部放射 。

3。阴道排水样或血水样脓液,感染时有 腥臭味 。

4。子宫出血,未绝经者,经期延长 。

诊断:上述症状加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具有很大的 诊断意义。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和化疗为辅。

3详解子宫内膜癌

一些女性朋友去医院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时,发现子宫内膜的厚度比之前的增厚了,心理就产生恐慌、害怕等负面心理,甚者会怀疑自己是否换上了子宫内膜癌。其实,这都是过度担忧的表现。子宫内膜的厚度是会周期性变化,随着不同的阶段它的厚度都会有所不同。会有所增厚或者变薄了,很多都是良性的症状。当然,也会存在异常的增厚现象。下面,一起了解子宫内膜的一些知识。

子宫内膜增厚又称子宫内膜增生症,是指子宫内膜在炎症、内分泌紊乱,或某些药物的刺激下引起子宫内膜过度生长的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增厚多见于月经不规则的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是一种可逆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只要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经过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正常的厚度是8-10MM。

子宫内膜的变化,呈三个周期性变化:

1.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保留基底层。

2.增生期:月经第6-14天内膜厚达1-3mm。

3.分泌期:月经第15-28天,子宫内膜厚达5-7mm。

4子宫内膜癌

许多妇女绝经(停经一年,医学上称绝经)以后,感觉十分轻松,不用采取避孕措施,外出也可以不受月经的干扰。如果绝经后又出现了阴道流血,这时,你可别掉以轻心,因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但绝经前或更年轻的妇女也可以患子宫内膜癌。

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又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增多,呈水样或血性。部分病人可有下腹疼痛。由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征象明显,不难察觉,只要警惕,容易早期发现。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医生会为你做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方法:

妇科三合诊;

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盆腔B超;

宫腔内镜检查;

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活捡(分段内膜活检)。

1.妇科三合诊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子宫内膜癌早期在子宫无特殊表现,稍晚子宫增大而软;

2.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无创伤,可观察到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变化;

3.盆腔B超普及、经济,可观察子宫内膜是否增厚,若大于8厘米,应特别警惕;

4.宫腔内镜检查可直视子宫内膜的变化,准确地实行定位活组织检查,及早发现病变;

5.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活检(分段内膜活检)可确定诊断。但必须注意刮取宫底及两侧宫角部位,以免漏诊、误诊。

全面刮宫不作为子宫内膜癌的常规及首选的诊断方法,如果有的妇女经上述检查仍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癌时,可进行全面刮宫。

易发生人群:

子宫内膜癌病因不十分明确,其发生与雌激素过多或持续刺激有一定关系。

月经初潮提前与延迟绝经者。有报道,12岁以前初潮比12岁以后初期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高60%,52岁以后绝经比49岁以前绝经者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2.4倍;

绝经前,月经长期失调者,可能有体内雌激素代谢失调;

未育或婚后不孕的妇女,由于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单一作用;

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

长期服用雌激素者;

长期服用三苯氧胺,有盆腔放疗史、家族肿瘤史。

需要指出的是,尚有一部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原因尚不清楚。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放射治疗为主,目前采用手术与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对年老、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可单独采用放射治疗。最终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依据病人及病变的具体情况决定。

妇女应保持正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合理营养;

及时治疗妇女月经失调等疾病;

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

5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如果觉得《性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如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