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癌症不再是忧虑——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第31讲)

癌症不再是忧虑——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第31讲)

时间:2024-04-23 13:58:43

相关推荐

癌症不再是忧虑——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第31讲)

营养食疗保健养生(第31讲:与癌共舞病莫愁)》将为你带场关于营养食疗与癌症保健精彩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饮食调理和营养搭配增强身免疫力与癌症共舞病无忧。讲座将重点介绍对抗癌症营养食疗方案包括如何选择适合食物如何合理

(第31讲)

教学内容与癌共舞病莫愁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理解癌症的治疗与预防;知道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

教学重点:癌症的检查与诊断;癌症的治疗与预防;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

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及临床表现

(一)癌症的病因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较为明确的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因素

(1)生活习惯: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摄入大量烈性酒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饮用污染水、吃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食管癌、胃癌。

(2)环境污染与职业性质: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环境中的化学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过体表、呼吸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3)天然及生物因素: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此外,细菌、寄生虫、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致癌。

(4)慢性刺激与创伤:创伤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5)医源性因素:如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细胞毒药物、激素、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2、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 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谓的遗传易感性。

(2)免疫因素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内分泌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二)癌症的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因其所在的器官、部位以及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但恶性肿瘤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等患者出现特异性症状时,肿瘤常已经属于晚期。一般将癌症的临床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和全身性症状两个方面。

1、癌症的局部表现

(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容易触摸到。

(2)疼痛: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或破溃、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疼痛。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

(3)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如肺癌患者可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呕血或便血,泌尿道肿瘤可出现血尿,子宫颈癌可有阴道流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5)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空腔脏器的梗阻。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可发生呼吸困难、肺不张;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等。

(6)其他: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

2、全身症状

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大量出汗(夜间盗汗)、贫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约10%~20%的肿瘤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会产生与转移、消耗无关的全身和系统症状,称肿瘤旁副综合征。表现为肿瘤热、恶病质、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

3、肿瘤的转移

癌细胞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血行和种植四种方式转移至临近和远处组织器官。①直接蔓延为癌细胞浸润性生长所致,与原发灶连续,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犯骨盆壁;②淋巴道转移多数情况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也可出现跳跃式不经区域淋巴结而转移至远处的;③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体循环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椎旁静脉系统等播散其他组织器官;④种植性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为胃癌种植到盆腔。

二、

(一)癌症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

虽然肿瘤标记物缺乏特异性,但在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等方面仍有一定价值。主要包括酶学检查,如碱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显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

2、基因检测

包括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基因扩增检测和基因突变检测,可确定是否有肿瘤或癌变的特定基因存在,从而做出诊断。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包括透视与平片,如部分外周性肺癌、骨肿瘤可以在平片上出现特定的阴影;造影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发现食管癌、胃癌等,钡灌肠可以显示结肠癌等;特殊X线显影术,如钼靶摄影用于乳腺癌的检查。

(2)超声检查:简单、无创,广泛用于肝、胆、胰、脾、肾、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检查,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肿物的穿刺活检,成功率较高。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常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实质性肿块及淋巴结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T检查分辨率高,显像清楚,可以在无症状情况下发现某些特定器官的早期肿瘤。

(4)放射性核素显像:根据不同肿瘤对不同元素的摄取不同,应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肿瘤进行显像。对骨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较高,还可用于显示甲状腺肿瘤、肝肿瘤、脑肿瘤等。

(5)磁共振(MRI):与CT相比,对比分辨力更好,没有骨伪影干扰,并可显示任何截面,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肿瘤的首选方法。

(6)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以正电子核素标记为示踪剂,通过正电子产生的γ光子,重建出示踪剂在体内的断层图像,是一项能够反映组织代谢水平的显像技术,对实体肿瘤的定性诊断和转移灶的检查准确率较高。

4.内镜检查

是应用腔镜和内镜技术直接观察空腔脏器和体腔内的肿瘤或其他病变,并可取组织或细胞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有胃镜、支气管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胸腔镜、子宫镜、阴道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等。

5.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为目前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手段。

(1)临床细胞学检查:包括体液自然脱落细胞检查,如痰液、尿液沉渣、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涂片检查等。细胞学检查取材简单,应用广泛,但多数情况下仅能做出细胞学定性诊断,有时诊断困难。

(2)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肿瘤所在不同部位、大小、性质而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空腔脏器黏膜的表浅肿瘤,多在内镜检查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位于深部或体表较大而完整的肿瘤宜行穿刺活检;手术时切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快速病理学检查。

(二)癌症的诊断

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细胞病理学检查通常能做出明确诊断。除了明确是否有恶性肿瘤,还应进一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以便拟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癌症分期: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的评价疗效和判断治疗预后。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分期方法。在TNM分期系统中,T指原发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T分期(Tumor)代表肿瘤的发展程度可分:TX无法找到原发性肿瘤或定义分期;T0没有原发性肿瘤的存在;Tis原位癌;T1-T4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扩散情形。

N分期(LymphNode)表示依照淋巴结受到的影响情况分成:NX无法确定淋巴结影响分期;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N1-N3淋巴结转移的情形。

M分期(Migration)则是根据远端转移的情形分成:MX无法确定远端转移的分期;M0没有远端转移发生;M1已产生远端转移。

不同的T、N、M组合诊断为不同的期别,各种肿瘤的TNM分期标准由各专业会议协定。

有些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与病理分级或浸润深度有关,因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分期方法。

三、与预防

恶性肿瘤有很多种,其性质类型各异、累及的组织和器官不同、病期不同、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一)癌症的治疗

所谓综合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等情况,综合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介入治疗、微波治疗等手段。

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性手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明显,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根据切除范围不同分为瘤切除术、广泛切除术、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

(2)姑息性手术: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消化道短路等手术。

(3)诊断性手术: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获得肿瘤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如穿刺取材或术中切取小块组织等。对深部的内脏肿物,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术中病理检查证实后,则立即进行治疗性手术。

(4)预防性手术:用于癌前病变,防止其发生恶变或发展成进展期癌,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结肠切除而获益。子宫颈严重异性增生时可行子宫颈锥切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5)转移灶的手术:对于单个的肺、肝、骨等转移灶,行切除治疗,仍可争取5年生存率。如原发性肺癌仅有骨的单个转移病灶,而原发肺癌又可彻底切除者,可同时或先后行原发灶加转移灶的切除手术。

2、化学治疗

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由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所以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

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没有专一性,所以会同时杀死进行细胞分裂的正常组织细胞,因而常伤害需要进行分裂以维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组织,例如肠黏膜细胞。不过这些组织通常在化疗后也能自行修复。因为有些药品合并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3、放射线治疗

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接近放射治疗。由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较正常细胞快,借由辐射线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可阻止细胞生长或分裂,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

放射治疗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虽然辐射线照射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造成损伤,但大多数正常细胞可从放射治疗的伤害中恢复。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5、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内的免疫机制来对抗肿瘤细胞。已经有许多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在研究中。目前较有进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疗法,而免疫细胞疗法则是最近这几年最新发展的治疗技术。

6、中医中药治疗

现在主要是应用于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增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实际上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有独特的疗效,其开发和利用有待于重视与发展。

7、基因治疗

通过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基因缺陷的方法,目前,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概念已从纠正基因缺陷扩大到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最终达到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8、内分泌治疗

某些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是与体内激素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内分泌状况来进行治疗。如性激素可以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姑息治疗。

9、高温治疗

近10余年来发展的微波热疗技术、超声聚焦及射频技术等,是利用局部高温使癌细胞受热坏死,较少伤及正常组织,简便、安全。

10、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能力密度高、平行性好、定位准确等优点,经适度聚焦后对病灶做无血切除术。

11、冷冻治疗

冷冻时细胞内外形成冰晶,造成癌细胞损伤。可用于体表肿瘤或内脏肿瘤。

(二)癌症的预防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食物多样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环境保护、鉴别环境中致癌和促癌剂、加强职业防护等,均是较为重要的防癌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包括:①对癌症危险信号(如持续性消化不良、绝经后阴道流血、大小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的认识和重视;②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③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④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⑤肿瘤自检(对身体暴露部位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四、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

1、中医对肿瘤成因和治疗曾有两种理论

对于癌证的成因,中医目前主要有两种相反的理论:一种认为癌症是热症。另一种认为癌证是阳虚寒凝,也就是癌症是寒症。

第一种理论是以癌症专家董草原为代表的热症理论:癌症都是热症,主要由体内阴阳力亢进引起,治疗不宜攻不宜补,宜解宜泻。平时营养物超出体内日常需要,必然出现滞积,营养滞积必然发酵生热,一旦外感表闭,内热不能外泄,久积必然阳力亢进,积于肝则肝热亢进,产生肝癌。积于肺则肺热亢进,积于肠胃则肠胃阳热亢进,所以有部分癌证患者是感冒后发病。

癌症病人绝大部分出现虚证,但决不能补,补则病情就恶化,就加重痛苦,加速死亡。一切癌证都是因为营养和废物积滞严重影响内机能,使某一机能脱离整体的控制,而自立山头重新创造新生命。所以癌证患者,并非生命力衰弱,而是生命力过旺。因此绝大部份癌证患者是身体强壮,历来少病甚至无病的人。体内阴阳力亢进,主要是闭塞引起废物和多余营养滞积发酵生热,以及食入的生热物质过多,使体内的热力增加积存的结果。简言之,把癌证成因看作是热毒为患。

第二种理论则认为:癌证是阳虚、阴盛、寒凝。持这一理论的有孙秉严等。孙秉严的《治癌秘方》引言就指出,当体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耗损了人体精血津液的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产生气、血、痰、食等病理产物,久之,这些病理产物相互相交结,形成有形的肿物,于是就产生肿瘤。

2、肿瘤是体内的痈疽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第八十一阐述了痈疽的形成病因、病机及化脓过程。痈是发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状如蜂窝,大多属阳证;疽是发于骨骼及肌肉深处的脓疡,发无定处,大多属于难消、难溃、难敛而慢性的阴证。

癌证有原位癌(原发癌)和侵润癌之分。原位癌是指上皮恶性肿瘤局限在皮肤或粘膜内,还未通过皮肤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为癌证的最早期,故又称为0期癌。原位癌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浸润癌。这说明癌开始就相当于长在皮肤或粘膜上的痈疽。

肿瘤的形成与人的寒热的关系涉及到治疗方法。阳虚的人,由于阳虚、寒凝、血瘀形成了肿瘤,如果他们无力抵抗,或未抵抗,则仍然还是寒性体质的人。

阳盛热体的人生肿瘤,是因为血热会妄行,血热妄行会出血,如脑溢血。由于血热,血压高,出血无法吸收,就出现红肿,红肿的血瘀腐败就生毒,形成热毒。阳盛就是热,热盛就是火,火盛就是毒,有毒则生痈疽,肿瘤就是痈疽。

由阳盛所生的痈疽是阳痈疽,由阳衰、阴寒、血凝所生的痈疽是阴痈疽。

根据以上肿瘤的发病机理,由于血瘀,就要用活血化瘀、疏通循环的药。血液畅通了,癌细胞得到的营养少了,癌细胞的繁殖就能得到抑制。由于肿瘤的营养不足,癌细胞就会停止增殖甚至死亡。活血化瘀,减少血粘度,有可能使癌细胞转移,由于其他地方没有阻塞,因此癌细胞只能到处飘泊,无处定居,最后被人体的免疫细胞“吞噬”。所以治癌就要减少血粘度,调整血供,使癌肿处的血供减少,癌细胞的繁殖就能得到抑制,癌证就能得到治愈。

从以上分析可知,把肿瘤看作体内的痈疽,符合实际情况,既有利于对肿瘤的认识和研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有利于肿瘤的治疗;更有利于消除对肿瘤的恐惧感。

中医对癌证已进行的长期的观察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等待着人们的归纳和总结

3、癌症不治也能自愈

《健康》杂志曾讲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当自己觉得得了“不治之症”后,他就想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前了一下自己未了的心愿。于是他就拿起铁锹来要修通通往山顶的一条小路,他想让更多的人能爬上山欣赏山上的风景。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去修路,一锹一锹下去,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修上去,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不但感觉越来越精神,而且心情也越来越好。等到路修成了,他并没有死而是奇迹般的好了。

癌症不治自愈,其实是自治痊愈的。从这点看来,患者的主观因素及客观环境是否痊愈的最重要因素。自治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这个患者彻底的放松了自己平时紧张或是压抑的心情,如旅游使其忘却一切烦恼,并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快乐。这种轻松快乐的心情,可以使体内产生正气,还可以改变血液的结构。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做手术会有两个严重的后果,其严重程度是致命的。一是严重地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丧失康复的动力。二是手术切除不能除根,会直接导致癌细胞扩散。就像挖树根一样,彻底刨除树根的毛根和须根是很难的。挖树根只是短期抑制了树根的长势,其后果是换来的是毛根须根的无限量增生,到处都长,就好象是癌扩散。

现在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心理恐惧。患癌不是绝症,却被错认为必死后,一个最可怕的“副作用”是意识体系的自卫系统被摧毁。人们一听到说自己得了癌症,便日夜不安。天天吃不下,睡不着,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没有办法再从事抗癌,相反地帮助了癌肿块的发展。

患癌本来就像疔、疮、痈、疽一样,并不会致人死命的。也就象一棵树上长了,其实不用去剜除它,若非要剜除它,就会长出更大的疙瘩,甚至导致树木的枯死。

癌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其发生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癌症实质上是一种慢性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为期长达数年。在治疗和预防方面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饮食、运动和心理治疗。最为重要的是心理治疗,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传统中医治肿瘤,与癌共舞病莫愁。

《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第31讲小结

本讲了解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理解癌症的治疗与预防;知道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本讲讲义在我的“个人图书馆”,网址:

如果觉得《癌症不再是忧虑——营养食疗与保健养生(第31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