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象州这些地方曾经患有“土地癌症” 可是现在......

象州这些地方曾经患有“土地癌症” 可是现在......

时间:2024-01-28 03:07:15

相关推荐

象州这些地方曾经患有“土地癌症” 可是现在......

原创 梁卫叶 莫丽涵 微观象州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植被严重破坏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衰退,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

象州县岩溶面积3.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2%,其中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4051.3公顷,又主要集中于境内的马坪、大乐两个乡镇。早年间因群众生态意识淡薄,毁林开垦、过度樵采和放牧等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频繁,导致出现土地石漠化现象。

近年来,象州县大力实施石山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草食畜牧业改革试点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现在所有的石山区已全部转为灌木林地,基本消除了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现象。

象州县大乐镇、马坪镇潜在石漠化地区现状

实施生态工程,培育绿色资源

石漠化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一直以来,象州县坚持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把石漠化治理与水土保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充分应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将已获得批复的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矢量图”录入监管系统,线上结合线下开展水土保持监管工作。

同时通过开展“中国水周”暨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将《水土保持法规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发放到过往群众手中,重点强化石漠化潜在区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象州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36平方千米,超额完成年度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15平方千米。”象州县水土保持站站长林静介绍道。

此外,象州县还大力开展退耕育林、发展舍饲及半舍饲草食畜牧业,最大程度减少因放牧牛羊等草食家畜而对石山区草地林地造成破坏。

为实现“靠山吃山”与“靠山护山”的有效融合,将国家生态补偿政策作为土地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通过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补偿、生态护林员补偿等增收政策,让群众在生态治理中实现“绿色增收”,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目前,象州县全县的15万多亩灌木林地中有3万多亩是通过治理石漠化后而形成的森林,且覆盖度达到90%以上。自2001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公益林补偿基金3597.9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1808万元、天然林保护补偿金62.88万元,惠及全县约6.76万名群众。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大乐镇双告村委附近石山现状

发展生态产业,激活绿色动能

“我们村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绿色村屯、自治区生态乡村示范村、自治区三星级旅游村......”

11月10日,在象州县马坪镇大佃村综合服务中心,该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汉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块块荣誉牌匾骄傲地说着。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明星村”,以前竟是一个受土地石漠化影响严重的贫困村,全村四分之一的土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层薄,植被少,难以种植农作物。受益于县里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该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石山披上了绿装,山下乱石坡也清理出一块块甘蔗地一个个果园。

大佃村的华丽转变是象州县坚持结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综合推动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自以来,在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以“推动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为目标,争取项目资金近600万元,因地制宜利用石山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打造特色石山公园,并结合马坪壮欢特色文化,开创了文旅深度融合的石山区观光休闲生态旅游模式,为石漠化治理探索新途径、提供新样板。

同时,针对石山区及潜在石山区土层薄、蓄水能力弱的突出问题,象州县积极利用农机补贴等涉农政策,引导石山区群众安装自动滴灌等现代节水种植设备,并鼓励群众在潜在石漠化地区种植沙糖桔、三红蜜柚等特色水果,实现了生态保持和经济产业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共成立水果种植合作社185个,种植柑橘类水果约34.7万亩。

滑动查看更多

马坪镇大佃村委附近石山现状

原标题:《象州这些地方曾经患有“土地癌症”,可是现在......》

如果觉得《象州这些地方曾经患有“土地癌症” 可是现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