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癌症≠死亡 一万六千位癌症患者共庆“30岁”生日

癌症≠死亡 一万六千位癌症患者共庆“30岁”生日

时间:2019-12-17 02:53:07

相关推荐

癌症≠死亡 一万六千位癌症患者共庆“30岁”生日

这是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寿星”是近16000名收到过“死亡请柬”的癌症病人。

1989年,10位癌症病人在小弄堂的牛奶棚里抱团取暖;如今,这个名叫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社团三十而立,拥有近16000名成员,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昨天,在30岁生日来临之际,他们用一场名为《生命的故事》报告会,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癌症俱乐部首批十位会员上台)

【唱着“笑哈哈”,却湿润了眼眶】

“不同的经历,一样的理想,化作激情歌唱,歌唱美好的憧憬。”在作曲家屠巴海的钢琴伴奏下,上海市人大老干部合唱团激情澎湃的一曲《青春依然激昂》,拉开了报告演出的序幕。

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首先讲述自己“从洞房到病房”的故事:“1981年,31岁的我结婚了。新婚第七天,因高烧被送进医院,经病理切片确诊,我患了晚期恶性淋巴肉瘤。医生说我可能活不过一年。然而38年过去了,我仍健康地活着。”

1989年,在那个公众对癌症尚普遍缺乏认知的年代,曾经命悬一线的袁正平和几位同病相怜的癌症患者,在一个弄堂牛奶棚里创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当年11月7日,《解放日报》刊发报道《上海,有家癌症患者“俱乐部”》,将这个特殊人群推向社会舞台。

胃癌患者李辉泪流满面地看完报道,原本路都走不稳的她,骑着自行车来到5公里外的牛奶棚,成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越来越多面临死亡威胁、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聚在一起,在黄浦江畔点燃生命的火种。

从此,11月7日成为癌症俱乐部的生日。

昨天,当俱乐部首批10名会员走上台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陈爱莲拿出30年前的会员证,陈福娣向大家展示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老照片。他们中有的人依然在俱乐部工作,有的人在医院当志愿者。

“还记得我们当年唱的那首会歌吗?”袁正平问道。

“得了癌症不可怕,只要自己决心大,群体抗癌就是好,战胜病魔笑哈哈!”当台上台下齐声唱起这首质朴的“生命宣言”时,观众们湿润了眼眶。

(1989年11月7日,《解放日报》发文《上海,有家癌症康复俱乐部》)

【相约赴京看冬奥会 】

“我要讲述的是康复学校老校长周佩女士的故事。”随后登场的癌症康复俱乐部康复学校72期学员陆兰珍说。

周佩是癌症俱乐部“007”号会员。1989年,39岁的她被查出胃癌晚期,存活一年的希望不到20%。经多次化疗,周佩奇迹般地战胜了癌症。

1993年,她应袁正平之邀,毅然辞掉月薪6000元的工作,创办癌症康复学校。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教授的技能是向生活微笑,授予的“文凭”是第二次生命。周佩用她的热情和无私感动了无数学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女神”。

,周佩因癌症复发离开她热爱的俱乐部和病友们,同时也留下无尽的感动和勇气。,俱乐部与解放日报共同推出话剧《哎哟,不怕》,讲述的就是周佩的故事。在这部全国首部癌症生存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疗愈型话剧中扮演女主角的,正是陆兰珍。

“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照进我们的心房。”陆兰珍深情地说。

(“生命的故事”报告会现场)

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癌症康复俱乐部所凝聚起的希望,让一颗颗心更加坚强。为激励更多病友,俱乐部启动“我运动,我健康,相约北京冬奥会”活动。病友们相约,每天健康生活、锻炼身体,一起到北京去看冬奥会。

年轻的姚莉曾是上海手球队一员,本该在球场挥洒汗水的她,被突如其来的乳腺癌拖入黑暗的深渊。当得知“相约北京冬奥会”活动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昨天,姚莉作为旗手,从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李芸手中郑重接过“相约北京冬奥会”活动的旗帜。舞台上,“生命的奥运”五个大字挥舞起来,挥舞出无限的力量、无限的希望。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陈俊珺 徐蓓

文字编辑:曹静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如果觉得《癌症≠死亡 一万六千位癌症患者共庆“30岁”生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