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催眠讲堂292 | “做催眠“和“运用催眠理念”是不同的

催眠讲堂292 | “做催眠“和“运用催眠理念”是不同的

时间:2023-03-12 07:13:44

相关推荐

催眠讲堂292 | “做催眠“和“运用催眠理念”是不同的

镜像神经元和催眠我认为“做催眠“和“运用催眠理念”是不同的。与“运用催眠理念”的复杂性相比,“做催眠”是相对简单的。“运用催眠理念”的内涵很多,但尤为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认识,即实践者能敏感地认识到词语具有治愈的力量,而关系则具有启迪人心的力量。这些效应至今能够在神经科学层面得到证实实在让人感到激动。临床催眠实践者在传统上会用“和谐的关系(rapport)”一词来描述临床工作者和来访者之间积极的互倚关系。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表可和谐的关系被认为是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倡导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一词被广泛用以描述在治疗关系中接受所具有的力量。再后来,“治疗同盟”一词成为描述临床工作者和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携手合作的标准用词,该词再一次强调了这样一种携手的合作可以产生治愈的力量。最近,“调谐(attunement)”一词变得流行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神经科学的非凡发现,即当我们谈到和某人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的时候,这并非只是一种比喻;当人们彼此产生了依恋的关系,并和对方“同频”的时候,的确会有共同的生理变化产生。 举例来说,一个对治疗师进行生理测量的研究发现,当治疗师在从事治疗的时候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情绪时,来访者和治疗师会有相当类似的生理反应。这真让人惊叹不已。不过,更令人惊叹的发现是,之后,来访者报告能更好地识别出这些时刻治疗师所做的共情。趼究者写道:“本研究支持那些表明人类的确会在情绪上出现所谓‘彼此联结’的脑成像数据。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共情性联结的时刻,人类会反映或镜映出彼此的情绪,而且他们的生理反应也会朝相同的频率靠近。”。临床催眠的实践尤其会涉及和来访者之间产生强烈的联结。或许公平地来讲,催眠下的台疗关系要比其他取向中所具有的关系更强烈、更聚焦、更多维。在本书中,我会在不同的章节中讨论这么说的理由,不过这些理由或许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这样一个信念,即催眠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关系的力量所驱动的。镜像神经元、调谐、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可塑性面对别人的行动或情绪,我们为什么会在主觉层面——以及在神经元层面——做出反应呢?当马西等人说出“人类的确会在情绪上出现所谓‘彼此联结’”的时侯,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他们指的是当我们首次探究关系如何影响大脑时我们得到的一个最有力的发现。就像是许多重要的发现一样,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神经科学家吉亚科莫-里佐拉蒂带领的意大利研究团队得到的发现也是事出偶然。在一次实验中,猕猴的大脑被连上了电极,目的是观察当猴子从事不同的活动时哪些神经元会被激活。当一只猴子抓握住一个物体时,特定的神经元会放电,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令人惊叹的是,当猴子只是被动地看另一只猴子同样从事抓握物体这一活动时,同一组神经元也会放电。从神经细胞的水平上来看,这就好像说,无论这只猴子是自己行动还是观看另一只猴子做出行动,其大脑的反应是相同的。大脑细胞会在不同的个体间互相镜映对方的行为。于是,这些大脑细胞便被称为镜像神经元。 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当我们注视着别人时,我们大脑的一部分会主动把所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而这部分大脑也会主动地和他人的体验产生联系。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有些专家将我们人类的大脑称为社会性大脑。在我出版的着作《抑郁会传染》中,我深入地讨论了社会性的大脑对于抑郁传播的可能影响。有意思的是,那些表现出严重社交缺陷的人,例如像自闭症患者那样无法对他人表现出共情的人,当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时发现,他们的大脑和能够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互动关系的人的大脑有显着的差异。 对于心理健康而言,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或“和谐关系”或“调谐”乃是一个关键的成分。正如精神病学家丹-西格尔所描述的那样: 当我们和他人调谐至同步的时候,我们在允许自己的内在状态发生改变,去和对方的内在状态产生共振。这种共振是在亲密关系中产生的所谓“感同身受”的重要感觉的本质。儿童需要调谐的过程才能感到安全,才会有良好的成长,而我们终身都需要调谐的过程来感受亲密,感受和他人有所联结。 生活经历,包括催眠体验的才能,是否能改变我们的大脑呢?直到不久之前,人们还相信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一辈子所有的大脑细胞。然而,神经系统发育的发现,即人类会创造新的神经元(大脑细胞),在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在生理学方面对大脑的理解。生活经历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塑造大脑的功能——大脑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被称为大脑可塑性——在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中是一个极为令人兴奋的领域。催眠已经被证明能够同时促进神经发育和大脑可塑性,就像是调谐过程一样,这个直接的功能部分是由镜像神经元完成的。 请思考以下问题的意义:治疗关系有多么重要?据有些人的统计,目前有超过400种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而几乎所有的治疗形式都强调在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结成紧密治疗联盟的必要性。运用催眠理念可以改变大脑——以及生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罗西和凯瑟琳·罗西曾经列举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例子,他们描述了在催眠中被激活的镜像神经元所起到的作用。他们提出的设想是,目前可测量生活经历对基因表达所造成的髟响的DNA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大脑成像技术可以发现,在治疗性的催眠中,意识改变、镜像神经元和分子基因组学(因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的联系。他们详细地描述了暗示和大脑改变之间的关系,并突出了其他大脑研究已经证明的结果:神经科学已经记录了在灵长目动物和人类中“镜像神经元”活动的功能乃是共情的神经基础,在我们共情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以及去匹配他们的大脑活动模式来理解他人。目前在镜像神经元和共情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可以和在催眠中的和谐的关系及暗示所具有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相整合。仔细地建立治疗联盟和调谐过程极为重要。在本书之后的篇幅中,我会讨论一些具体的操作方式。在他们的着作《神经催眠学:使用自我催眠来激活大脑改变》一书中,心理学家C.亚历山大·辛普金斯和安娜列·辛普金斯也同样强调了大脑结构上显而易见的可塑性是和聚蕉及注意有关的。他们的着作出色地联通了大脑和心理,并使用在大脑可塑性方面曰益增长的实证结果提出了用催眠来最大化地发挥大脑功能的建议。

文章推荐

1

《心理创伤诊断与修复》系统培训

2

级应用心理学研修生开始招生啦

3

本溪 | 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培训11月1-4日

4

当satir冰山遇见了亲子教育工作坊

5

赵一锦 | 系统式催眠培训 连续课程 招生简章

如果觉得《催眠讲堂292 | “做催眠“和“运用催眠理念”是不同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