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抗癌网 > 【确诊丨经典病例111】胰腺 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确诊丨经典病例111】胰腺 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时间:2021-02-09 12:53:39

相关推荐

【确诊丨经典病例111】胰腺 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60岁。

主诉 : 间断黑便4月,加重5天。

现病史: 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呕血、腹胀、腹痛等,外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补铁,感头晕、乏力逐渐好转,大便逐渐变黄。后间断口服补铁药物,自述口服铁剂时大便呈黑色。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黑便,每日2次,为黑色成型软便,伴头晕、乏力,无腹胀、腹痛、呕血,无黄疸、厌油、纳差等。未予重视,患者感头晕、乏力逐渐加重,遂于我院门诊就诊,查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血红蛋白68g/L;电子胃镜示:胃底静脉曲张(重度伴红色征),浅表性胃窦炎,消化道出血。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患者本次患病以来,食欲正常,神智清晰,精神、睡眠可,大便如上述,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RBC 2.17×1012/L(正常值:4.3-5.8);Hb 61g/L(正常值:130-175);淋巴细胞百分比 52.2%(正常值:20-5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2.8%(正常值:45-75%);单核细胞百分比 12.2%(正常值3.0-10.0);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钙 2.04 mmol/L(正常值:2.10-2.55);钾 3.49mmol/L(正常值:3.5-5.1);葡萄糖 6.08mmol/L(4.1-5.9);白蛋白38.7g/L(40.0-55g/L);总蛋白60.4(65.0-85.0g/L);EPO>792.0MU/ml;铁蛋白9.1ng/ml(23.9-336.2);维生素B12 178.0pg/ml(180-914);大便隐血:阳性;淀粉酶 55U/L(0-140);脂肪酶 97.0U/L(0-60.0);癌胚抗原 0.38 ng/ml(0-5.5);甲胎蛋白 1.62 ng/ml(0-13.2);CA-125 6.27U/ml(0-35.0);CA-199 0.44U/ml(0-37.0)。

超声: 腹部彩超:1、肝回声增多,随访;2、胆囊息肉样病变,随访;3、脾内低回声区,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4、双肾未见确切异常。

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CT/MRI扫描: 上腹部CT检查:CT检查设备为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肝脏上缘至肾脏下缘平面,常规扫描层厚为7mm、层间隔7mm,电压120kV,200~管电流250mA,矩阵256×256(图1、2);注射对比剂后20s、50s、180s分别行动脉期(图2、3)、门脉期(图4)及实质期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行1mm薄层后处理重建。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该病例在CT图像上可见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内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边缘明显强化,其内见液化坏死。肿瘤累及脾动静脉,脾静脉增粗,胃底静脉迂曲扩张,导致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但是,病变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形成,故C为最佳答案。

问题2:脾脏常见原发富血供肿瘤有哪些?(多选)

A 脾脏血管瘤

B 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

C 脾脏淋巴瘤

D 脾脏血管肉瘤

E 脾脏淋巴管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ABCD

脾脏肿瘤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脾脏良性肿瘤更为少见。据统计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64%。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均为肉瘤,如淋巴瘤、血管肉瘤等,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多来源于胃肠道、胰腺等脏器,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会出现明显强化。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纤维瘤、良性淋巴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血管源性肿瘤早期强化明显,随时间延迟,对比剂逐渐填充呈等密度灶,而淋巴管瘤是囊性病变,没有实性成分,壁菲薄,CT增强扫描表现为无强化低密度影,故答案为ABCD。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 胰腺、脾脏转移瘤

B 脾脏血管肉瘤,累及胰腺

C 胰腺囊腺癌,累及脾脏

D 胰腺、脾脏神经内分泌癌

E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恶变,累及脾脏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D

手术所见:

脾脏大小形态较为正常,表面可见白色小点,质硬,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胃形态大小正常,可见胃尾部血管增粗曲张,打开胃结肠韧带后见胰腺大小形态较为正常,与脾脏粘连严重,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较明显,肿瘤与脾动静脉位置关系密切,可见脾动静脉曲张,肠系膜上及胰腺周围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余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诊断考虑为脾肿瘤伴胰腺转移。

病理所见

脾脏组织13×7×6.5cm,剖开处见一8×7cm灰白色肿块,界清,切面灰白色,局灶半透明状,质较硬。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排列成器官样及巢状、小梁状,间质富于血管(图1-9),免疫组化Syn示肿瘤细胞膜呈阳性(图1-10)。免疫组化:VIII(+) CD31(++) Actin平(+) SMA(+) Des(+) HCK(+) LCK(+?++) CK5/6(-)CK7(-) CK8(++) EMA(-) S-100(+) NSE(++) CgA(+++) Syn(+++)

病理诊断

胰腺、脾脏神经内分泌癌。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该病例以“消化道出血”入院,为明确出血原因而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发现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内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肿块影,病灶的主体部分位于脾脏内,增强扫描发现病变明显强化,以边缘部分强化明显,中心部分液化坏死而无强化,肿瘤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侵犯脾动静脉,引起门静脉内癌栓,导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既往文献报道,胰腺尾部和脾门区富血供肿瘤,侵犯脾静脉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应高度怀疑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因此,通过以上征象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可以认为这是一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罕见表现。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CT增强扫描非常必要,大多数情况下CT增强扫描不仅可以发现出血部位,而且可以明确出血原因,尤其对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有诊断价值。本病例CT增强扫描发现脾脏、胰尾部肿瘤侵犯临近结构,导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2)病变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定位诊断尤为重要,病变同时累及脾脏和胰腺体尾部,脾脏肿瘤累及胰腺还是胰腺肿瘤累及脾脏?或者胰腺脾脏均为转移病变?通过仔细分析CT轴位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我们发现病变的主体位于脾脏,并且上下范围很广,而胰腺体尾部病变比较局限,体积较小,向胰腺外突出不明显,因此,单从影像学征象分析病变应该来源于脾脏,但是对于部分体积较大的肿瘤,在病变定位诊断上,我们还要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近脏器的解剖关系综合分析。

(3)病变定性诊断

本病例以肿瘤的继发症状“消化道出血”就诊,肿瘤本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明显,同时肿瘤巨大,累及脾脏和胰腺体尾部,因此定性诊断十分困难,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来看,诊断恶性富血供肿瘤可能大,但要准确诊断其病理类型,单靠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很难的,术前常常误诊为脾脏的原发恶性肿瘤,如血管肉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嗜银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罕见,具有分泌生物活性肽类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功能,好发于消化道、胰腺、支气管等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皮肤阵发性潮红、腹痛、腹泻等类癌综合征的症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胰腺肿瘤的罕见类型,发病率不到所有胰腺肿瘤的10%,其中又以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少见。多发生于中青年,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以胰头部多见,胰腺体尾部少见。CT多表现为密度略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可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轻度或中度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由于肿瘤细胞在形态学上分化差、体积又往往较大,肿瘤中心常出现坏死液化。胰周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是神经内分泌癌的一个重要征象,此点同胰腺癌类似。脾脏神经内分泌癌极罕见,多为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而来,由于脾脏内无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脾脏内不可能发生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文献有报道,脾内发现神经内分泌癌,而未发现其它脏器肿瘤,此种病例被称为原发灶隐匿的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本病例的特点为老年男性患者,以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CT为胰腺体尾部及脾脏两处病灶,均表现为实性占位性病变,病变之间分界不清,周边伴有浅分叶,病灶体积较大,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边缘明显花环状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实质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稍减低,但仍明显强化,提示病灶实性部分的血供十分丰富,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因此考虑为恶性肿瘤性病变,我们术前诊断为脾脏肉瘤侵犯胰腺尾部,但结合文献报道,认为这是一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罕见表现。

2鉴别诊断

(1)胰腺、脾脏转移瘤

肾细胞癌是胰腺、脾脏多血供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灶,在肾切除术后的几年内可能发生,但此患者并无原发肾细胞癌或其他富血供肿瘤的病史,腹部CT上也未见肾脏及腹部其他脏器的原发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腹腔内及腹膜后亦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因此不考虑。

(2)脾脏血管肉瘤,累及胰腺

脾脏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脾窦内皮的恶性肿瘤,十分少见,见于40岁以上人群,以女性居多。在CT上主要表现为脾脏增大,病灶呈低密度,边缘模糊,瘤体内易发生液化坏死,钙化少见。增强扫描时,其强化方式类似于血管瘤,即肿瘤实性部分呈片状或簇状向心性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而本例患者并无向心性强化的趋势,而表

现为动脉期迅速出现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稍降低。

(3)胰腺囊腺癌,累及脾脏

胰腺囊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为单囊或多囊性肿瘤,囊液密度相对更低,囊壁厚薄均匀或不均匀、或伴有壁结节,可存在分隔,增强扫描见囊壁和纤维分隔轻度强化,有时囊壁或囊内容物可出现钙化,而此患者为实质占位性病变,并无明显的囊性结构,因此不考虑。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累及胰腺

为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与本例患者不符。同时,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且实性假乳头状瘤极少数可出现恶变;而本例为实性占位,伴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常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本例患者为动脉期快速出现明显强化,因此不符。

病例供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郭大静

专家点评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以胃肠道、胰腺、支气管和肺最常见。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采用核分裂像和(或)Ki67指数两项指标,根据不同分化程度,将NEN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前者为“神经内分泌瘤”;后者为“神经内分泌癌”。NET 是高分化肿瘤,低度或中度恶性,为G1或G2肿瘤,而G3肿瘤为分化差的NEC,属于高度恶性肿瘤。本文中提供的病理图片中核分裂像少见,也未提供Ki67指数,故只能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不能直接定性为“神经内分泌癌”,需补充核分裂像和(或)Ki67指数指标才能确定。

本例中,病灶位于胰腺体尾部及脾脏,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CT平扫低密度,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侵犯脾动静脉,符合胰腺尾部神经内分泌肿瘤侵犯脾脏的表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NENs)肿瘤大小不一,通常功能性肿瘤较小;大肿瘤侵袭性较高,可表现为局部侵犯,可以较早就侵犯门静脉、发生肝脏转移,胰尾的病灶可以较早侵犯脾门血管。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富血供肿瘤,CT和MRI增强呈明显强化,一般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但少部分肿瘤由于含胶原和纤维成分多,增强扫描强化可不明显,这一点诊断时需要与胰腺癌鉴别。

点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曾蒙苏

参考文献:

1. Lewis RB, Lattin GE Jr, Paal E.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radiologic-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30(6):1445-1464.

2. Cloyd JM, Poultsides GA. Non-functio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World J Gastroenterol. ;21(32):9512-9525.

3. Shah SA, Amarapurkar AD, Prabhu SR, et al. Splenic mass and isolated gastric varices: a rare presentation of a 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pancreas. JOP. ;11(5):444-445.

4. 孟帆,温峰,李琦,等.脾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中华放射学杂志, , 47

5. 贾静,石新兰,张宁,等.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蚌埠医学院学报, , 36(2):150-152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如果觉得《【确诊丨经典病例111】胰腺 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 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